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吃与思乡

已有 331 次阅读 2024-6-19 10:48 |个人分类:随感随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古人多思乡。

    古代交通不便,出个远门少则一年半载,二年、三年也是常事。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难久了就思乡。

    思乡的理由大多为情感方面的。一些性格独特的古人也把“吃”作为思乡的理由。

    以“吃”为由思乡最有名的是西晋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季鹰张翰品行高洁才华超众性情放纵不羁与阮籍齐名

世说新语》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这位西晋文学家,苏州人张翰,身逢乱世,因见祸乱方兴,为避祸乱,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而归。

张翰“吃”思乡,返乡,一举数得:

1.及时规避了祸乱,全身而退

2.辞官离职,没得罪官家;

3.文人们广泛的赞誉;

4.创造了成语“莼鲈之思”(莼羹鲈脍)。

张翰豁达随性、超凡脱俗,理论上有可能“吃”而“思乡”,再而辞官离职返乡。然而这一次他在演戏,并且演得潇洒。张翰之举很受代文的追捧。从此有了“吃”为由“思乡”之

真正会有人因“吃”“思乡”进而返乡的吗?

作家阿城有一段话,“所谓思乡,我观察了,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思乡是闹情绪的表现,这话有道理。

李白《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畅饮,咱们来个一醉方休,哪里还管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

苏轼《食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如果每天吃上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人了。

在异乡过得舒适、满足,思乡的事就丢一边了。

总结一下,所谓思乡,大抵是身居异乡遭遇上了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产生出来各种情绪的表达对于古代文人,过于直白的发泄近乎骂街,令人讨厌不说,还自降身份,让别人看低了来个“闹情绪”于“吃”之中,借“吃”说事,既显得风雅又不得罪人。

“吃”为由“思乡”,多是借题发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38807.html

上一篇:土木与农耕
收藏 IP: 119.129.52.*| 热度|

12 宁利中 王从彦 刘进平 刘炜 尤明庆 孙颉 杨正瓴 农绍庄 郑永军 崔锦华 高宏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0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