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5: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已有 398 次阅读 2024-6-13 07:59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5: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1.过程模式的含义

模式是具备指导功能的一套理论程式,它像是一种最高理论为某一特定科学提供现实的基础模型,支配研究者的思维和实验观察结果、理论的方式。过程模式是教学设计理论投入实践应用的联结点。所谓教学设计模式是在不断地教学设计实践过程中反复尝试而逐渐形成的可以解决在教育活动中需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等问题的一套程序化步骤。过程模式是教学设计的指导程序,它明确了具体的执行步骤和操作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设计者更有效地展开设计。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是一种现实的基础模型,它是在实践过程当中形成以简化的形式,如文字、符号、图表或是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表征的用于指导特定背景、特定目的下的教学设计的通用性模型。

    安全教育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就是以安全教育学基础原理为指导,针对安全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规范化、程式化、概括化的教学范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是对教育对象、内容、方法诸多要素的深入剖析分析、整体联系认识后的结果。过程模式不同于简单的教学方法的归纳类比,它是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教学策略,是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安全教育没有做好教学设计,就会出现教育内容单一、无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问题,导致投入了精力、财力也无法收到满意的效果。根据模式的一般概念和安全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将安全教育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定义为在安全教育基础原理和设计原理的指导下,将安全教育作为系统研究对象,把影响安全知识、技能、态度表达的一切教育相关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囊括到一套具有指导功能的理论性简约标准样式内用于达成安全教育目的。

    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模式可按照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期、形成期和实施期,如表1所示,而三个阶段都要在评价这一环节的全程调控下进行,安全教育结束后还要进行全面的成果检验性评价。其中分析期,是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接受安全教育的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受众的知识、技能等进行系统地考察与分析,通过该阶段可以区分实际需求、合理的短期、长期目标,它是安全教育科学设计规划的前提工作、也是进行教育评价的基础工作。形成期是实际上是对时间(When)、地点(Where)、教育参与者(Who)、教育方式(How)、教育内容(What)的预先设定。通过资源的整合确定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组织方案和评价方案等。实施期则是在形成期形成的各项方案基础上具体执行。该模式是在遵循安全教育学基础原理和设计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安全教育的特殊性提出的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教育的一般性设计过程。

1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描述

过程阶段

构成成分

模式描述

 

 

 

 

分析期

需求分析

 

目标分析

 

资源分析

 

环境分析

 

背景特征分析

即解决为什么要进行安全教育的问题、分析梳理教育受众需要掌握的安全相关能力

确定在通过安全教育后在认知、技能、态度、情感上的要达到的可以进行判定的目标

分析能为安全教育提供支持的时间、物力、人力、财力

资源

 

分析社会安全大环境,如方针、政策等与安全教育微环境,如教育场地、设备等

确定受众过往的知识背景、经验背景、社会背景

 

形成期

教育内容

教育形式

技术方案

评价方案

开发、编纂、选取学习材料

明确选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及其组合方式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确定不同阶段的评价手段、方式、参与者

 

 

实施期

教学实施

 

评价实施

教育场地选择、教学设备准备、后勤管理到位、人员到位,开展实施

全面准确收集评价信息、处理评价信息、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撰写评价报告

 

    3.安全教育的教学设计流程

    安全教育的基本过程模式提出分析期、形成期、实施期三个阶段的教学设计一般思路框架,要使得教学设计过程具备可操作的特性,还需要制定一定的流程步骤指导开展具体的工作任务。

1)全面调查,结合安全教育前端分析方法获取安全教育需求,编写安全教育需求说明书。

2)充分分析安全教育需求,制定教学计划。

3)综合前期工作,确定安全教育内容及策略,开展教学准备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7991.html

上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4:安全教育教学设计原理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6:安全教育评价方法
收藏 IP: 58.20.26.*|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