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1: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已有 362 次阅读 2024-6-13 07:52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1: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1.选择教学方法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安全教育的施行,可以看成是一个外推力,受教育的个体是否会发生行为的改变,要看这个外推力被个体认可、消化和吸收的情况。若个体认可这个外推力,并经过自我消化和吸收,就会产生一个内在的驱动力。这一驱动力促使个体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发生改变。这说明,安全教育是一个外在的作用过程。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受教师的内在响应程度。若个体响应程度高,则安全教育效果好,若个体响应程度低或不响应,则安全教育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安全的需要处于第二个层次,是一个基本的需要。常识则告诉我们,没有人希望事故降临在自己头上。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安全的需要,它理应成为人们的优势需要。懂得安全的理论知识、学会安全的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是作业者的需要。需要是个体内在响应的基础,也是内在驱动力的来源。这就使得安全教育与个体需要之间有了一个契合点,这就是安全教育能迎合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员对安全教育应该做出积极的响应。可是,在现实中,安全教育的效果很难说十分理想。其原因是,理论上的应该“响应”与现实中“是否会响应”存在着差距。缩短差距的根本措施是注重安全教育方法和安全教育形式。通过方法和形式的改变来引导受教者,激发内驱力,使学员与教师产生思想共鸣。因而,在实际教学时,安全教育的教师能否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之一。

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不同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现和完成。如果是传授新知识的教学任务,就得选择语言传递信息的方法,直接感知的方法,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技巧的任务,就得选择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2)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一般说来,不同课程性质的教材,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某一科目中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又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依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员的学,教学方法要适应学员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所以,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考虑学员对使用某种方法在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诸方面的准备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消极地适应学员的现实水平,而且应当注意从学员实际出发,选择那些能促进和发展学员学习独立性的方法。

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能为教师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作用。有的方法虽好,但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条件,自己驾驭不了,仍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某些特长、某些弱点和运用某种方法的实际可能性,都应成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如有的教师形象思维水平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问题的现象和事实描绘得生动具体,然后从所讲事实出发,由浅入深地讲清道理;依据这一特长,可多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而有的教师不善于用生动的具体的语言描述,但善于运用直观教具,在直观教具的配合下能有效地讲清理论,就可多选择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

5)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某种方法对于某种学科或某一课题是有效的,对另一课题或另一种形式的教学可能是完全无用的。譬如,传授新知识的谈话法,是以学员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用谈话法去传授新知识是困难的。讲授法虽能保证学员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实践性。探索法、研究法对发展学员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它又受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它必须与谈话、讲解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认真分析各种方法的职能、应用范围和条件。

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教学之所以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某种教学方法,还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高效低耗的,至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

7)选择教学方法,除了以上的一些依据外,还应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因素。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在应用中应结合实际的知识内容和学习对象,灵活多样。比如,对于大众的安全教育,多采用宣传娱乐法和演示法;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多采用参观法、讲授法和演示法等;对各级领导和官员多采用研讨法和发现法等;对于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则宜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访问法、练习法和复习法等;老工人经验丰富,但可塑性小,不易接受新东西,应侧重组织他们进行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传授技术,多学新经验,参观新技术、新成果展览等;青年人不够成熟,可塑性大,接受新知识快,但耐久性差,情绪起伏大,对他们必须强化培训,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安全表演、读书、竞赛、安全文艺活动及安全小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年青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安全习惯,形成安全行为;对于安全专职人员则应采用讲授法、研讨法、读书指导法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7986.html

上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0:以感染和引导为主的方法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2: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收藏 IP: 58.20.26.*|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