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ond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wonder

博文

2013年写给父亲生日的文字

已有 2280 次阅读 2024-6-12 16:27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前几天,我的老妹在QQ里感慨道,老爸真行,快80了,还和老邻居们一块去郊区爬山,快乐得很!我们真该向他学习!

是啊,老父亲明天就要过生日了,时间如流水,转眼父亲就八十了!

image.png 

 

每年我的生日,父亲总是记得非常清楚,后来我女儿也就是父亲的宝贝孙女的生日,父亲都要写些文字,来总结纪念一下,更多地是对我们的希望。

父亲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文化不高,但是特别好学。他十五岁初中未毕业就去参加人民解放军,当过炮兵排长,参加过炮击金门战役,后来又差一点赴朝抗美(由于停战,运载他们的列车半途而返,如果去了,呵呵,也许就没有我们了)。然后转业到地方,在机关当过干部(现在叫公务员)、公社书记、共产主义大学书记、校长、厂长、经理等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工农兵学商,他全干过。父亲的经历比我们丰富多了,是那些个大时代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在轰轰烈烈的激情岁月中,父亲不断学习,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收获。

image.png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经常不在家,现在不是有个节目的名叫“爸爸去哪儿了?”,就是这个状态。我们兄妹俩从小更多的时间是和母亲在一起,母亲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要多得多。

可能那个时代的男人基本都是这样的吧,舍小家顾大家,革命工作比天还大!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也符合那个时代的特色,是上级领导介绍的,母亲比父亲小9岁,父亲的终身大事可能也是为工作而耽误了。我出生的时候,母亲29岁,父亲都38岁了,可以说是大龄父亲。我是长子,跟别人说父亲八十了,别人有的都还不信的。

在父亲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并不全知道,但知道父亲这个人干事业特别投入,一心跟党走,党指到哪他就打到哪!父亲年轻时领导很器重,22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特别实干,是个好苗子!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色,父亲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但他不太和我们说,只是母亲有时候说两句,告诉我们不要去当官,我们也听不懂,改革开放之前的事就知道这些。

image.png 

改革开放后,父亲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服从组织的安排,父亲当的时间最长的是“书记”这个职务,公社书记,党委书记,所以很多父亲同辈的人都喊他“黄书记”。父亲在沙土公社当书记时,修了个大水库,现在还在用;在共产主义大学当书记时,我记得和母亲去过一次,好像很偏远的一个地方,风沙很大,父亲陪我们在食堂吃了一顿饭,吃的还很香。我就是这样才能和父亲见到面,那时的公社干部是经常长时间不回家的,母亲那是相当的辛苦!  

后来父亲服从组织安排调回了县城,担任县饮食服务公司经理,从此当上了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私营饭馆餐厅,饮食服务公司把整个县城的吃喝服务要做好管好,但是父亲接手的时候是个烂摊子,除了白天工作,父亲经常晚上去各店巡查,做思想工作,所以经常是晚上我们睡觉了,父亲还没有回家。在父亲的努力下,整个公司面貌焕然一新,培养了很多人才。这么多年后,在父亲的倾力培养下后来成为特级厨师的欧阳师傅还对父亲特别尊重,他现在开了好几个大餐馆,是大老板了,但是对父亲依然是那么尊重,我们大家庭春节的聚餐经常到他的饭馆去,欧阳师傅经常亲自掌厨,当然我们是自费的了。

父亲调到酒厂当厂长后,离家越来越近了。父亲不爱喝酒,对酒开始也是不太了解,但后来把个酒厂经营得风生水起,在他主持下挖了口深井,开发了很多新品种,酒厂在我父亲手里效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职工福利也很好,过年过节分的东西吃不完,还建了职工宿舍楼,但我父亲作为厂长却没有参加分房子,一直住在我们50多平米的老房子里,直到现在。记得我在高中毕业后上大学前的那个暑期,我在酒厂勤工俭学洗酒瓶子,那瓶子真是多啊,洗个没完没了,可见那时的生意多么好!单位效益好了,就有亲戚想调过来,但父亲为避嫌婉言谢绝了,亲戚当时想不开很有意见,但父亲就是没松口!还有上级单位的领导推荐人过来,父亲看条件不合适,也没有要,把上级领导也得罪了。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就知道干活不知道拉关系,所以在他工作的后半程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工作也是从机关干部一路走到企业领导,最后在企业退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营企业倒闭潮中,父亲最后的退休金微薄得可怜,最后还没有母亲的工资高!

但父亲从来没有对党和政府有任何怨言。退休之后,父亲一如既往地特别爱看报,看电视,听广播,关心时政。党的各届中央全会文件精神他都要自觉地认真学习,并作笔记。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贯穿了父亲一生,这不仅使父亲精神富有,而且还让他身体健康,父亲的眼睛看参考消息不用戴老花镜,这也是学习的收获吧。

image.png 

对儿女和孙辈的教育,父亲起到的是另外一种作用。母亲管得很多,尤其是对我,费尽了心思,直到我上了大学才放手。记得我中考没有考好,上了普通高中,父亲也没有去求人走后门上重点,母亲还责怪了他。但回头一想,父亲这样做是对的,如果托关系上了重点,也许我就不会去珍惜,不会去争这口气。到现在我也教育我的女儿,学习是自己的事,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而不要靠父母去走旁门左道,父母会给你物质和精神的无私支持,除此无他!

有一个镜头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那就是1990年高考第一天上午第一门语文考试我就考砸了,中午回到家中,我灰心丧气,几乎都不能坚持下面的考试了,父母都没有说我什么,父亲默默地在厨房切菜,背影正对着我,我突然间发现父亲的背驼了许多,苍老了许多,我一下子心酸不已,同时焕发出一种新的动力,一定要坚持下来把考试考完!至今父亲的这个背影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那时没有网络,必须到教育局去查。父亲兴冲冲地骑上自行车一大早就出门了,我留在家中心中忐忑不安。没过多久,父亲又兴冲冲地回来了,一进家门,父亲还特意卖了个关子,让我们猜猜,我一看父亲那喜笑颜开的样子,就知道成绩超出了预期,是的,我的分数上重点大学是没问题了,那是我们全家最欢乐的一刻!

上大学之前的我没出过县城,是父亲亲自送我到大学的。我的大学在武汉,父亲和我一块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好不容易到达武昌车站,父亲用扁担挑着我的行李就下了火车,我在后面跟着,没走几步,扁担忽然断裂了,行李太沉了!父亲慌乱地收拾着行李,他的背影又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赶紧冲过去,帮着父亲提起了行李。父亲在学校里住了几天,帮我办好了入学手续后,就回去了。我也就送到校门口,父亲坐上公交车消失在我的大学,我怅然若失,这一刻我才知道自己真正应该长大了!后来得知父亲本来是应该坐轮船回家的,但刚到长江边上,轮船就开了,后来又重新买票坐火车回去的。母亲后来笑着告诉我,你父亲走南闯北,这点事难不倒他。

父亲和母亲是他们这一辈人典型的夫妻关系,没有如胶似漆,只有平平淡淡。母亲性格直爽,在母亲发脾气的时候,父亲的表现经常是保持沉默,实在忍不住也会回几句,多数时间是吵不起架来。所以我们的家庭环境是和睦的,能感到家庭特别温暖,这对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利的。母亲和父亲共同生活了45年,直到母亲在2010年10月因癌症病逝,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猝然离世对父亲打击很大,父亲饱含热泪写了很长的对母亲的思念回忆文章,在母亲去世后的日日夜夜,我看到了父亲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父亲年轻的时候不怎么顾家,但他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在我的女儿月月出生之后,他这个爷爷就开始频繁地往来于北京和老家之间了。父亲跟我说过,只要他身体允许,就会把孙女带大到小学毕业。爷孙俩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在月月上幼儿园之前,爷孙俩形影不离。我们家的邻居常对我说,经常看到爷爷抱着孙女满头大汗地从外面遛弯回来。月月跟爷爷在一起很开心,性格很开朗。父亲乐观、爱学、爱好广泛的性格深深影响了我女儿。和爷爷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她学会了翻单双杠,学会了下象棋,学会了打牌,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和别人相处,和任何小朋友都处得很好,从上小学开始就一直担任班长,成绩优异,现在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中学。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把带孙女的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好!

常言道,父爱如山。父亲就是这样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成长,话很少,留在我的心中的多是背影,就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里描写的一样,普天下的父亲可能大都这样。我到现在一直认为,父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军人,军人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就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军人就要少说多干,军人就应该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军人就要身教重于言传!曾经作为军人的父亲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写于2013年11月6日

image.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02524-1437934.html

上一篇:寻找家乡的桥
下一篇:以阅读为本的专业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
收藏 IP: 124.17.34.*| 热度|

5 武夷山 杨正瓴 汪运山 孙颉 李建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