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多所顶尖高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排名信仰”休矣?

已有 1389 次阅读 2024-5-20 23:44 |个人分类:智库评价|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质大学开始反思并抵制世界大学排名。2024年3月13日,欧洲老牌名校苏黎世大学官宣退出THE世界大学排名。苏黎世大学认为,大学排名通常关注可衡量的产出,如学术出版物的数量等,这可能会促使大学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尽管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声称要全面衡量大学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各项成就,但实际上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排名将一切指标简化为得分,注重量化标准。因此,苏黎世大学决定不再为该排名提供数据。在此之前,印度理工学院也退出了THE高等教育排名,理由是缺乏透明度。顶尖大学相继退出世界大学排名,再一次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到大学排名的“江湖”。

一般来说,大学排名是以一定的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大学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等进行量化评价的过程。这些指标包括学校的师资、财力、硬件设施、学生质量、科研成果、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是受教育者选择学校的参考依据,是学校选择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也是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实行监督、管理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一些大学主动退出大学排名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2年11月,哈佛法学院和耶鲁法学院公开宣布退出U.S News排名,随后多所位于U.S. News法学院排名TOP15的顶尖高校宣布退出。

2023年,顶尖名校“退出排名”连锁现象愈演愈烈。1月17日,全美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率先退出U.S. News医学院排名体系。随后,斯坦福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等多家医学院纷纷跟上,宣布退出U.S.News医学院排名体系。6月6日,哥伦比亚大学正式宣布终止与U.S.News的一切合作,也不会再向U.S.News提供任何数据。7月4日,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等全球52所重点大学决定从明年起不再参加QS世界大学排名。直到今年印度理工学院和苏黎世大学的相继退出再次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大学排名的“江湖”。

在我国,退出大学排名的新闻出现的要更早。2020年9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座谈会”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评价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就深入探讨了“洋指标”的利弊。并决定从2022年开始,不再向国际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这一决议随即引起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两所老牌985的共识。南京大学在该校的《“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编制中,明确提到: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兰州大学也表示:不参与国际排名,不再向国际教育机构提供任何数据,专心做好自己的研究。

一般来说,大学是否参与大学排名以及参与的程度,是大学自主权的体现。但如果大学不切实际地追求排名,就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总结,笔者认为多所顶尖大学相继退出大学排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排名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这就使得不同的评价机构所产生的排名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其次,很多排名指标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并不清晰,有的甚至存在模糊不清、自相矛盾之处,这就使得大学很难准确地把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也就很难针对排名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再次,大学的很多工作,尤其是那些难以量化的工作,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很难在排名指标体系中得到合理的反映,这就使得大学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以科研为例,为了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很多大学采取了种种措施鼓励教师发表论文,甚至对论文的刊物级别、影响因子提出明确要求,对 SCI、SSCI、 EI等的收录篇数给予奖励。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数量,但却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质量,甚至会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绝大多数高校而言,排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排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办学实力,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度,有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排名也会导致一些问题,尤其是当排名机构的标准和程序不透明的时候,就会导致很多问题。在与大学的互动过程中,排名机构往往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对大学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价和判断。但是,由于排名标准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往往缺乏足够的大学实践经验,对大学的办学规律和特色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排名标准往往存在不科学、不客观和不公正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大学排名作为一种社会评价机制,其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一种表现,是社会第三方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评价,其出现有其必然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排名的负面效应也逐渐被人们发现。

首先,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社会文化还没有为大学排名的出现做好准备。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教育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大学是学术的殿堂,是社会的良心,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因此,对大学的评价,也应该是一种神圣的事业,不应该为市场化的机制所左右。因此,大学排名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转型,大学排名的社会基础也将逐渐消失。

其次,从大学自身的角度来看,大学缺乏应对大学排名的能力和机制。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而这些使命的完成,都需要大学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来进行,不能够为排名所左右。但是,在现有的排名机制中,大学为了能够在排名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往往会违背教育的规律,违背人才成长的规律,而采取一些权宜之计,如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往往会把提高排名作为重要的指标,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也会把能够提高排名的工作放在优先的位置,而在学校的资源配置中,也会把能够为排名加分项的指标作为重点投入的对象。这样,大学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排名所左右,而失去了大学的本真。

最后,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缺乏有效的应对大学排名的政策和制度。在现有的排名机制中,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往往会成为影响大学排名的重要因素,如在政府的资源配置中,往往会把排名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而在政府的政策制定中,也往往会把排名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为了使大学能够在排名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大学往往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影响政府的政策和制度,而使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434913.html

上一篇:【智库数据】2024年3月ESI总排名数据简报(国内高校)
下一篇:重任在肩,无问年龄,“80后”青年才俊走上大学校领导岗位
收藏 IP: 120.204.183.*|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