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9日晚,圕人堂群交流过程中,麦子(河滨加州大学)老师说:“我们以前还有读者说:这数据库没用,因为我上谷歌,查到文章,都可以看到全文。不过,实际情况是:我们把买的数据库和谷歌无缝对接,点了文章,看到的是我们买的数据库的全文。”我说:“麦子老师说的情况,我也遇到过。许多用户不知道。图书馆花了大笔钱购买ScienceDirect数据库,曾有老师建议说不要买,说可以通过百度学术搜索利用。其实当时,与百度学术搜索的挂接,还是我配合百度学术搜索技术支持人员完成的。”麦子:“有时我觉得,可能是图书馆自我宣传不够,最后弄得好像图书馆都是些笨蛋一样。”本文从数据库采购工作视角,聊聊图书馆的自我宣传。
今年是我从事数据库采购工作的第10个年头。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学无止境,干无止境。实在是学不完、干不完。 高校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数据库既有综合性资源,也有学科专业性资源,以科研、学术性电子资源为主,教学、学习性资源为辅。有中文、有外文,价格数千元、数万元、数十万元、数百万元均有可能。数据库采购工作首先得程序正确(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所在机构相关规章制度),这块工作可以说是“常做常新”,因为涉及的“变量”多;其次要知己知彼,了解自身情况、数据库情况、兄弟院校情况等等;再次,要争取机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需要酌情考量图书馆和数据商能够互惠互利、理解包容,持续健康发展。由于各种“信息不对称”,图书馆背后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外文数据库,我花精力最多的是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数据库。2023年校领导离任审计,围绕这个数据库提了不少问题。比如:为什么要买这个数据库?为什么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所在高校是2006年开始采购的,当时是为了“申硕”,购买6个学科包,3万美元。2019年学校“申大”,据说评估专家进校时问了一个问题,学校有没有购买ScienceDirect数据库?2017年由于经费紧张,学校曾考虑停购该数据库,视图找替代产品与服务。那一年我做了大量工作,最后“保住了”,不仅如此,那一年转成自由全文库(全学科),拥有2004年至2017年使用权限,假如维持原有订购模式续订花的钱更多。这个数据库对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采购方式问题是个伤脑经的问题,其实上一合同期是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2022年经过多轮论证。最初是校内集中采购,论证后让走政府采购,后来又让走校内集中采购。相关程序,“苦不堪言”。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是因为该数据库的付款代理商指定了3家,也有其道理。解释为什么时要将“来龙去脉”说清楚,还得附上一摞支撑材料。该数据库的“影响力”大是有原因的。所在高校,2015年16.8万美元,2024年29.4万美元,从2006年到现在翻了3番有余,2015年到现在(十年时间)考虑汇率因素也已是翻了一番。双一流高校也是“压力山大”的。我稍微了解了一组高校的数据。T大学 Elsevier ScienceDirect 电子期刊数据库(2023 年)采购项目成交金额:656797.85 美元。2024年4月2日,中国银行远期结售汇牌价(一个月),美元汇率为7.3235,依此计算:481万元(T大学很可能有权直接用美元支付,不受汇率变化影响)。F大学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数据库(2024) 采购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项目预算金额578万元(人民币)。N大学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及Elsevier电子书,采购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2023年项目预算金额575万元;D大学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2023年续订),预算金额512万元。不同高校的价格不同(与师生总人数、国际论文发文量、全文下载量密切相关),采购的内容实际也是不同的,什么样的价钱都有其道理,均是经过“博弈”后成交的。2023年,我经历了一件“大事”,2023年5月发现2023年3月全文下载量异常,该月下载量远超过2022年全文下载量!与多方沟通跨3个月,追根溯源,最终得以较为妥善地解决。假如不及时跟进,接下来需要为此“买单”,“后果”我可以想象或预测。
中文数据库,我花精力最多的是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我是2000年开始同中国知网打交道的(当时我的角色是技术部负责人,购买服务器、磁盘阵列、建镜像站等我是亲历者)。2015年购买的是2个子库,41.4万元;现在购买的是8个子库68.5万元。2022年全文下载76.3万篇(含硕士论文112823篇;博士论文20258篇);2023年全文下载89.4万篇(含硕士论文176107篇;博士论文28342篇)。中国知网系列产品与服务(https://www.cnki.net/subpages/webmap.html)是很庞大的体系。条件好的高校购买了“大统库”(共20个子库),实际上还有数百种产品与服务。《工具书总库》是让我相当郁闷的一个库。云租用版为合订版(全部工具书的内容2008年-2024年)仅限在线使用,按年销售。我校购买的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托管版),2015年之前是赠送方式使用,2015年我校开始正式采购(托管版),按订购年度,开通已订购年度的在线访问权限,我校自2015年开始订购工具书托管,已连续订购至今,可在线使用2015年-2024年全部数据。从实际使用效果看,托管版方式还不如租用版?租用可以使用2008-2024年?得到的答复是:“是的,租用是合订版,可以理解为子库内容都可以访问。托管版,可用当年数据,可以安装当年数据至本地服务器。”总库资源15068部工具书,2269万个词条,其中2008-2014年大约有5000种左右。当前这种方式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比如用户检索到2014年之前的,反馈的错误是“机构账户没有订购此产品”,通常的理解是指我校没有购买《工具书总库》,与实际不符。我查询了2023年的使用情况,检索91172次,浏览10754次,下载62次,使用总次数101988次。据悉,省内数所购买价格相近的高校,购买的内容是不同的,使用的效果也是大不同的。简单对比篇均使用成本,差距不小。有些数据库实际是不能用篇均使用成本对比,比如《工具书总库》主要是供检索,通常不需要下载。《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是集统计数据资源整合、多维度统计指标快捷检索、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及决策支持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汇集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的大型统计资料数据库,如果仅盯下载量意义不大。
我试图“说事拉理”,做点“自我宣传”或者“说明”时,图漾老师(国内某高校资深馆员)回应开篇的交流为:“这里显然出主意的是笨蛋。你笨没关系,至少不要自作聪明把别人当笨蛋,很多大教授、领导大概顺风顺水惯了,都有这个毛病。有次整材料,有个副校长用责备的语气对我说某某项填错了,言下之意这么简单的活都干不对,其实这项内容并不像他想当然的那样,填的时候我已经向权威部门确认过了,没有任何问题。结果我自然没有惯着他,怼了回去。我可以容忍你笨,但不容忍你笨还不尊重人。”图书馆的自我宣传真不好做,但还得有人做一做、试一试。
延伸阅读:
图谋辑录.数据商与图书馆谈数据库价格上涨问题.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980599.html。
信息辑自:《图书馆报》第310期A14-16版,2016年05月27日
数据库价格增长应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胡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采编部主任)
从数据库的使用情况来看,除少数比较知名的、普遍使用的外,其余使用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外文数据库,单篇下载成本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元。
数据库价格上涨是必然的,物价本来就在涨,不论是人员成本还是资源成本都在逐年增长,而且数据库每年也有更新,无论是内容数量上的增加还是质量的提高、服务的提升等。但数据库价格涨幅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且不应将所有成本全部加在数据库的价格上。
面对数据库涨价,我馆一方面加大数据库的宣传力度,促进数据库的利用,降低使用成本,使数据库得到更好的利用,使得数据库的性价比提高,我认为这是图书馆应该做的主要工作;另一方面,对于用户量小,而成本又确实太高的数据库,可引导读者通过文献传递来获取;另外就是按照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去购买数据库资源,而不是大而全;要考虑资源的成本核算,目前来看,图书馆的数据库同质化非常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觉得,应该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使得数据库价格的增长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需要有相应的机构对数据库的价格及涨幅进行评估、核算和控制。要加强资源的共享,图书馆根据学校专业和读者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数据库资源,对于使用范围有限的资源,要通过开展资源的共享来获取,以降低资源成本,提高利用率。
制定科学合理的方式应对数据库价格上涨问题 郑杰(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任)
图书馆经费预算难追数据库价格涨幅,首先要认识到学术出版的涨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也涉及到了垄断问题。其次数据库的价格的不断攀升会提高科学研究的信息传播成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是不利的。希望图书馆和数据商能够直接互惠互利,理解包容,合作为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目前来看,电子资源的涨价问题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或最终解决。每个图书馆要进一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了解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多种文献保障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买过来推给用户,这要求图书馆要加强资源系统建设,学科服务建设,宣传推广等一系列的工作,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