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个多月,我的工作与生活,几乎被讲座“填满”,可以说是“夜以继日”。我接触的讲座涉及“圕主题”的多种类型。稍事梳理。
数字资源利用系列讲座。这是本学期所在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个学期的情况很特殊(11月15日开始居家上班),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做好工作,需要考量的问题更多。本学期组织策划了22场讲座,其中10场是数据库商派出的工作人员讲(讲师线上讲,其中9场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1场是线上进行。)。全环节全流程全方位需要操心,需要与相关方面沟通协调,还需要宣传与推广。我自身讲《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助力科学研究?》《人文社科资源与服务助力科研能力提升》《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撰写毕业论文?》3场,已完成第1场。应校内职能部门之邀另讲了《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助力职业能力提升?》(面向财务、人事、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助力科研项目申报》 (科学技术产业处的科研能力提升班,面向青年教师)。
读书节的《连云港与海洋文化》专题讲座,邀请校外专家。这场讲座由我提议并具体负责推动。可以说是“年头忙到年尾”,1月份结果算是于11月9日“成功举办”。我6月6日给校外专家发了一条信息“1月份说的邀请您到我校作讲座的事情,之前是因为疫情影响。目前又有新情况,我校中层干部换届,馆领导层会有调整。待调整就绪之后,我另找机会汇报,看看下个学期是否可以安排。特此汇报。”真是“好事多磨”,如果再晚一点,可能就搞不起来了。
圕人堂“连接”圕主题会议的探索与实践。圕主题讲座转播,由我自身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有:2022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图书馆员职业精神涵育”专题研修班、福建师范大学11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来自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观察与思考》、“图书馆数字治理与知识服务创新”论坛暨江苏省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纪念会。近期的这几个会,我在跟。同时也是在提供此类会议“转播”的参考样式。较为大众化的适合“转播”,较为小众的(或者说学术性较强的)适合信息分享,“连接”进群供成员各取所需就好。圕人堂的“转播”算是深度关注,实际上是有“附加值”或者说“效果增强”的。近段时间,各种各样的会议还会有许许多多,需要有所取舍。关于讲座视频等资料的分享。圕人堂群中有一种代表性的观点:“你的讲座、视频,让更多的人看到和学习,不是挺好的吗,本群爱学习的人这么多,忙中求学,抽出空来看回放却很遗憾。”还举了一个实例(如何写一篇规范的毕业论文?手把手教你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规范.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y4y1W71A/?is_story_h5=false&p=1&share_from=ugc&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ession_id=70e88b56-eb78-478a-868a-2464ec2524b9&share_source=QQ&share_tag=s_i×tamp=1669073309&unique_k=iUR5YNk 主讲人:南京理工大学张小兵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在群里做了点回应:“张教授这样的录制,背后是要付出辛勤劳动的(实际亦是有成本的)。为爱学习的人提供免费服务,实际上是有人买单的。比如张小兵教授提供的讲座视频服务,那是因为张教授出工出力(还有可能出了钱),这才有了免费服务。张教授做阅读推广、做信息素养教育,硕果累累,难能可贵。算是个例、特例。马上要举行的江苏省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张小兵教授作为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事业突出贡献者之一受表彰。”
其他类型讲座。iGroup图书馆员在线课堂邀请做《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漫谈》讲座,南京农业大学第一届信息资源管理学术发展论坛邀请做《磊落不凡育桃李,流芳千古著竹帛》主旨报告。
面对这么密集的讲座,我的角色是复杂多元的,感悟也是一言难尽的。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我都在努力去做好,有些努力是隐形的,甚至可能会是无隐无踪的。比如:数字资源利用系列讲座,在讲座启动之前,编制了“数字资源利用指南”等辅助资料;PPT的内容准备及其美化工作,实际上也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许多讲座背后不仅需要宣传推广,还需要运用人际关系等进一步组织推动。讲座的受众、目的、任务等通常是有差异的,各方权益需要做好沟通、协调,同心同向、凝心聚力。我自身愈来愈感觉到要办好讲座(会议)背后的不易。自身的相关能力,仍是捉襟见肘,还需要不懈努力、循序渐进,同时需要注意——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行稳致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