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业态环境下,图书馆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场所等方面。转型与变革,在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环境下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图书馆专业性工作的感知与认知,今非昔比。
“传统图书馆”主要是围绕纸质文献(或者说印刷型文献)开展工作,采访、编目、典藏、参考咨询等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当然,一些更为基础性的业务工作,比如新书登记、排架、图书打包等其实也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业务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元宇宙图书馆”等新概念涌现,各领风骚数年。在今天,图书馆的类型多种多样,规模、职能、发展阶段不同甚至大不同,“图书馆专业性工作”的内涵是丰富的、变幻莫测的。
关于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构成是多元的。相关的名词术语有不少,认知或认同程度不一。介绍其中3个名词术语:专业馆员为“具有学科知识或专业背景,受过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训练,专门从事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馆员。”;图书馆员为“受过图书馆业务培训并专门从事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人员。”;图书管理员为“在图书馆从事基础性业务工作,如新书登记、排架、借阅服务等的工作人员。”(《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科学出版社,2019)这3个术语,或许粗略地呈现了图书馆专业性工作的轮廓。
近几年,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共图书馆有公共图书馆的变化,高校图书馆有高校图书馆的变化。共同点是编制紧缩,用工形式多元化,比如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新型用工形式。)。图书馆业务外包是一种新变化,很大比例图书馆不同程度采取了不同形式的业务外包。
有需求就有市场。面向图书馆的全方位市场化(或商品化)的产品与服务,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针对图书馆专业性工作,已经出现了系列产品与服务。围绕文献(或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均有相关产品与服务。尤其是政策导向的用户需求,通常在较短时间内便涌现了相关商业化产品与服务。笔者有接触过一小部分,同时,会遇到一些咨询。咨询问题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希望了解图书馆需求,力求“精准服务”;一种类型是希望了解图书馆相关标准规范或政策文件,力求“精准研发”。通常情况下,我会实事求是、尽我我能予以解答。许多解答,问答双方均不甚满意,但确实是立足实际的。比如: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业务规范、业务考核办法等,每个馆的情况大不同,而且这类文本通常是不公开的(或者说是保密的),具体到某某馆我也没有,即时我有,通常情况下我也不可以进一步传播与分享。我的做法,我会推荐图谋博客中的密切相关博文供参考,这些博文中,有心人或许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启发或获取进一步的参考资料(或者线索)。
关于图书馆专业性工作,我所具体从事的,只是局部的,且有可能是肤浅的。虽然我比较努力,希望了解更多,并在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一些理论思考或实践探索,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乏善可陈。我接触的相关咨询问题,很多我答不了或者答不好。有些专业性问题,要做到精准答复,背后是要做工作的(比如学习相关知识、检索专业数据库、利用信息分析工具等),“张口就来”“对答如流”的情况往往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我解答的问题,有答错的情况,有的是第一时间发现,有的是事后发现,能纠正的尽可能及时纠正,无法纠正的,内心是愧疚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