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nrongchen

博文

新疆地理3 坎儿井与沙漠找水

已有 2823 次阅读 2021-8-20 09:43 |个人分类:中学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新疆的坎儿井

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于新疆哈密、木垒和吐鲁番盆地,后者最多。约有1100余条。“坎儿”是“井穴”的意思。为一种特殊的引水灌溉系统。由地面渠道、地下渠道、涝坝三部分组成。其法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十几米乃至几十米的竖井,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暗渠,引水下流,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始将水引出地面,以之灌溉。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达二、三十公里。工程之伟大,几可与长城、运河媲美。坎儿井的历史已经有二千多年了。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汉武帝“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秃貴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据王国维《西域井渠考》,认为是汉通西域后,看到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于是将这种取水方法传授给当地人民。一说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经过吐鲁番,见当地炎热少雨,乃熟查地势水源,发明这种凿井灌田方法。(中国名胜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1092页)

坎儿井,我国的一种奇特的渠道。竖井有通风、定向和挖掘和维修暗渠时,人工上下取土之用。井口长一米左右,宽0.7米左右。竖井深度愈向上游愈深,上部深入到地下含水层。一条三公里长的坎儿井,竖井120个左右,最深近100米,浅的也有几米深。挖坎儿井的最适宜条件是在山麓冲积扇形地的边缘,戈壁砾石带上,由于地形倾斜,质地坚硬,水量丰富,不易坍塌,而且出水口恰在可耕地的边缘上。

谁发明的坎儿井?起源何时?无可靠证据记载。类似的井渠在新疆、甘肃、陕西、中亚的伊朗、土库曼等地都有。正是丝绸之路上,有人说是陕西人发明的,逐渐向西传出。有人说中亚最早出现传入我国。坎儿井的优点:结构简单,无需动力提灌设备,可常年不断自流水,冬暖夏凉,水质良好,矿化度低,防止强烈蒸发,保持水量。坎儿井给吐鲁番带来了幸福,使戈壁变成了绿洲。无核葡萄和哈密瓜之乡。长绒棉生产基地。(熊黑钢,1982

新疆95%以上的坎儿井集中在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这里共挖上千条坎儿井,不完全统计总长度达3000公里以上。(钱云,1985

 

沙漠探险中的水  沙漠中有些植物体内含水,如仙人掌,腾格里沙漠中有一种当地人成为“酸胖”的浆果可以解渴。动物的血、昆虫的汁也用来解渴。我国著名孤身探险家刘玉田,只身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断粮无水,濒临死亡的绝境,喝过蜥蜴的血,偶然碰到沙地上的肉苁蓉也用来解渴充饥而救了性命。“夜行晓住”。

在沙漠中学会找水。沙漠腹地遇到泛盐泛碱的洼地,它们往往是过去集雨的湖、塘,地下水位一般较高,不妨就地宿营集中力量深挖坑找水,找出地下水用红柳编框护沙过滤,这种地下水盐碱太高,人难饮用,但骆驼完全可以饮用,用它解决了骆驼的饮水,原来储备的给骆驼的水就可以省下来给人饮用。(杨逸畴,199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4398-1300560.html

上一篇:新疆地理2 赛里木湖
下一篇:新疆地理4 罗布泊
收藏 IP: 112.20.41.*| 热度|

2 张学文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