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型OA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思考
以PLoS ONE为代表的载文量大、学科范围宽泛、以收取论文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或APC)为商业模式的巨型OA期刊(Open Access Mega Journal,以下简称OAMJ)自2006年问世以来便受到科学界和出版界的极大关注。由于其巨大的出版规模,OAMJ在学科范围、审稿机制、商业运作等方面均与一般性的OA期刊有所不同。本文基于代表性OAMJ分析及相关的文献回顾,探讨OAMJ的缘起与特点、出版规模与学术影响力指标的关系、发展趋势等。
1. 巨型OA期刊(OAMJ)缘起与发展
传统的纸版期刊因为版面限制而有容量(载文量)的上限,因而随着投稿量的增加不断提高所录用稿件的“创新性”门槛,以适应期刊有限的版面限制。实际上,研究数据类或描述类等“创新性一般”的研究论文的发表具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建立可用于比较的数据系统或积累研究资料。并且,由于以纸质印制为主的传统出版业发展缓慢且效率低下,科研人员通常需要等待8~10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发表一篇研究论文,而日益增长的大量研究论文亟需一个高效、及时、经济的出版途径。如何为爆发式增长的研究成果提供一个出版快速且容量巨大的出口,以满足学术交流的需要,一直是科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知名生物医学科学家、诺奖获得者哈罗德·瓦尔缪斯(Harold E. Varmus)等人积极倡导开放获取出版(OA)模式,并于2001年促成了致力于OA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的诞生。
与传统的订阅式期刊相比较,OA期刊通常具有更高的载文量。2019年度JCR收录的多学科(综合性)期刊有71种,其中24种OA期刊(占总数的33.8%)发表论文45424篇(占71种期刊发表论文总数57357篇的79.20%),24种OA期刊的刊均载文量为1893篇,是47种订阅类期刊(254篇)的7.5倍。其中,载文量最大的两种OA期刊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在2019年刊发的论文数分别为16145和20424篇,高出当年SCI期刊的刊均载文量(178篇)约两个数量级。这两种期刊在初始阶段发展十分迅猛,PLoS ONE在2006年创刊时载文量仅137篇,2013年载文量猛增至32,926篇,其创始人Binfield在2011年甚至预测,2016年全球大约50%的科技论文发表于约100种类似PLoS ONE的巨型OA期刊,大量一般性期刊的稿源将开始枯竭,更加引发了学界对OAMJ的关注和研究。
通常将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的期刊界定为OAMJ:(1)年载文量高或创刊时以此为目标;(2)同行评审相对宽松,通常以研究成果的科学可靠性(soundness)而不是创新性(novelty)或重要性作为同行评议的标准;(3)学科范围比较宽泛;(4)商业模式基于作者方付费(OA)。据此标准,目前普遍认可的OAMJ包括Scientific Reports、IEEE Access、PLoS ONE、Medicine等。
鉴于OAMJ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其巨大的出版规模,本文将以“巨型”和“OA”作为判别OAMJ的标准,并将2018年或2019年度JCR中载文量大于1800篇的OA期刊划归为OAMJ。主要理由是2018年和2019年JCR中全部8996种和9370种期刊的平均载文量分别是174篇和178篇,超过该数值一个数量级(10倍)的1800似可称为“巨型”。据此有33种SCI期刊可划归为OAMJ.
2. OAMJ的出版与运作
不同于载文量较低的一般性OA期刊,OAMJ无论从出版模式还是商业模式上来看均具有其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1)学科范围。刊载论文具有广泛的学科范围是很多OAMJ的重要特色之一。虽然学科范围广泛,但生物医学类文章仍然是巨型期刊的主体[7]。基于期刊网站的统计显示,2019年PLoS ONE 刊载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类论文占比 69.5%。Scientific Reports生物领域的论文占比73.1%。有观点认为这与生物医学领域对金色OA出版更为认可有关。此外,有些出版商为期刊品牌和运营的考虑,采用具有类似巨型期刊特征的系列期刊题名,如BMC系列(生物学和医学领域60个领域的OA期刊),Frontiers系列(54种OA期刊,涵盖物质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领域)。这些期刊虽被视为各学科领域的专业期刊,但期刊名具有整体性标志,且编辑出版和学术营销时也是以系列期刊形式作为整体运作的。
(2)同行评议机制。学术质量控制是OAMJ中最具争议的方面。同行评议被视为学术交流的基石,因此任何改变都有可能招致讨论或争议。由于OAMJ采用在线发表形式,期刊没有容量(论文篇数)限制,因此无须像传统的纸版期刊那样控制录用率。PLoS ONE强调采用基于研究成果的科学可靠性(soundness)而不是重要性程度的同行评议,是认为科学上可靠性的判断更具“客观性”,而有关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潜在重要性、广泛兴趣性的判断则具有主观性,并且创新性、重要性和广泛兴趣性的判断实际上可由论文发表后的被接受和使用(下载、转发、引用、收藏、书签、社交媒介评论等)来测度,这种论文层面的测度更为准确。反对者则认为基于可靠性的同行评议降低了质量控制标准,是轻度的同行评议(light peer review)。并且,同行评议者的动机至少有一部分是审稿人在塑造他们的学科、一定程度的授权及增加社会资本(提高个人声誉或人际关系)方面发挥作用的能力,巨型期刊如果采纳只是证实科学可靠性而无须判断创新性、重要性和兴趣性的审稿,则有可能不利于鼓励审稿人参与审稿活动。
(3)商业模式。基于收取APC运营的商业模式是OAMJ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一般性OA期刊的收入来源除基于APC外,可能还有赞助模式、会员模式等。有统计表明,APC的收取与不同学科的研究得到公共资助的情况相关,以人文与社会科学为主的SAGE只有11%作者的APC来源于资助,以生命科学为主的PLoS ONE 为52%,以医学为主的BMJ Open为30%,显示出人文科学比生物医学更少能得到基金资助。OA期刊的成本取决于很多因素,尤其是拒稿率和编辑标准。OA期刊的APC与稿件的录用率密切相关,而录用率又通常被认为是期刊学术质量的标志性指标。统计表明,OAMJ的APC通常为1,800美元左右,远低于OA学术期刊的收费高峰(US$2,500至US$5,000)或混合性OA期刊(US$3,000)。这可能强化了科学界对OAMJ的理解,即低APC意味着低质量。
3. OAMJ的生命周期及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OAMJ年载文量和影响因子的发展演变,可将本文统计的33种OAMJ大致划归为年载文规模快速增长阶段、规模波动发展阶段、规模呈现衰退阶段三类。
(1)规模快速增长。处于快速上升期的OAMJ表现为影响因子和年发表论文量均呈上升的态势。此类期刊中典型的期刊是NPG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该刊创办于2010年,但直到2014年才转为OA出版。不同于大部分的OAMJ,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直维持很高的审稿标准,要求论文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创刊时间相对较短的IEEE Access似乎仍处于积累期和快速增长期之间,影响因子和出版规模同步提升。由于其主要出版工程技术学科的论文,与Scientific Reports和PLoS ONE主要关注生物、医学等学科不同,因此后期的发展轨迹是否和这两种期刊相同,尚未可知。
(2)规模波动发展。此类期刊表现为影响因子经过高峰期刊后下降至平台期但年发表论文量波动起伏。代表性期刊是Frontier旗下的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和Nature出版集团主办的Scientific Reports等。Scientific Reports的年载文量由2013年的2,553篇上升至2015年的10,938篇,并于2017年首次超过PLoS ONE。尽管近年来Scientific Reports的载文量有所降低,但它仍然是目前出版规模最大的OAMJ,2019年载文量近2万篇。
(3)规模呈现衰退。规模呈现衰退的OAMJ表现为影响因子和年发表论文量总体上呈波动下降的态势。PLoS ONE可作为此类期刊的代表,RSC Advances的影响因子虽然处于平台期,但近年来发表论文量下降较多,似可归为此类。PLoS ONE的出版规模未能维持2014年前高速发展的趋势,出版量于2013年达到顶峰(32,926篇)后便持续下降, 2019年的出版量大幅降至峰值时的34%。
有分析表明,随着载文规模的快速扩大,PLoS ONE等巨型期刊日益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如何协调和支撑来自不同学科的大量学术编辑、编委、审稿人,如何平衡不同学术编辑和审稿人所把握尺度的不一致性。尤其重要的是,随着规模的增长,PLoS ONE很难保持其早期出版的快捷性,出版速度出现明显下降,审稿时间由初期的37天增加至2015年的125天(与很多传统期刊相近),从而失去了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快速出版)。
4. 思考与讨论
随着OAMJ发展及和越来越多此类期刊的出现,OAMJ在未来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很可能不断加大,其出版规模、学科范围、学术质量、商业模式等仍将难以避免地引发期刊界和科学界的持续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OAMJ代表了学术交流的未来,也有人认为其是学术出版标准和质量的倒退。伴随着近15年的质疑和争论,OAMJ以其巨大的出版规模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已经在世界科技出版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也必将对未来的出版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PLoS ONE、 PeerJ等代表性OAMJ的发展演变及运作模式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期刊维持巨大出版规模的基础是其特殊的审稿模式,即:在稿件评审中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科学合理性”, 而不是传统订阅期刊所强调的“创新性”或“重要性”原则,也不要求审稿人判断稿件内容对某一特定学科群体潜在的广泛“兴趣性”。这种“宽松”的审稿方式对于大量的“一般性”研究成果的发表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研究数据或资料的积累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意义。另外一些OAMJ,如NPG的Nature Communications、Communications Physics等系列、Scientific Reports等OA期刊梯队,采取级联式审稿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多轮次投稿、审稿和拒稿。这种做法解决了多次寻找审稿人的压力,加快了出版速度,并且降低了因多轮次同行评审所造成的额外成本,对于出版机构、“一般性”研究成果的作者都是比较理想的出版与传播模式。
OAMJ采用较宽松的同行评议和作者方付费(APC)的运作模式也是其最受争议的两个方面。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获取的出版模式被认为是对传统出版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对学术出版整体环境的改变有潜在的贡献。同时,由于OAMJ采用相对较低的学术质量控制流程,并且巨大的出版规模可以使出版商获得巨额盈利,因此不断有学者质疑出版商创办OAMJ的动因和目的,认为某些OAMJ是出版商的批量出版、是出版商的摇钱树,级联式评审模式也被批评是期刊出版机构追求最大化APC收入的产物。
通过对OAMJ的实例观察与分析,可以看出期刊影响因子与出版规模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显示影响因子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高声誉、品牌和作者的认可程度。可见,提升或保持期刊较高的影响因子和出版声誉对OAMJ的规模化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判断OAMJ在将来的学术出版中的地位作用是很困难的,因为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和基金资助机构总体上推进OA出版的力度、影响因子的作用和重要性、搜索和筛选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作者、读者、图书馆等用户对传统订阅出版与OA出版运营模式竞争的反应等。有可能影响因子文化太根深蒂固而使得“科学可靠性”评审政策难以继续,也可能是OAMJ被证明很有价值以至于得到更大发展。更为可能的是,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等OAMJ将长期与Nature、Lancet等传统订阅式期刊共存,OA出版模式只是期刊出版市场的一个拓展。
目前我国在OAMJ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在国内科研成果产出井喷、政策鼓励部分代表性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背景下,我国本土科技期刊的稿源数量和质量都正在大幅提升。我国拥有较强科技期刊出版实力和能力的出版机构应因势利导,一方面做大做强已有的品牌期刊,另一方面应尝试创办出版规模巨大的OAMJ,这不仅可以解决巨大数量科研论文的出口问题,而且也可以丰富我国学术期刊的出版运营模式。因此,分析已有OAMJ的生命周期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我国创办和经营OAMJ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文字来源:任胜利, 高洋, 程维红. 巨型OA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10): 1171-1180.
全文阅读:巨型OA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pdf
http://www.cjstp.cn/CN/10.11946/cjstp.20200902078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