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这是许多故事的开端,也是我人生的开端。
青石板,清凉泉,土坯房,老杏树。三四岁的小少年拨开灌木搜寻鸟窝,穿梭于山林间寻找野果,困了便躺在山石上睡一觉。春有遍山繁花,秋有满树野果,是这一片山给予我人生的最初记忆。
说到春游、山野果、中草药;看到山菊花、桃子、红叶;听到雉叫,松涛,鸠鸣,这座山便第一时间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也曾把它说给无数人听,因为它承载着我认知世界的独特记忆。
心理学上认为“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会对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我想说的是我了。喜欢山水田野,向往田园生活,所以选择了农学,这应是那一片山所赋予我的初心。
大学时,植物学和中草药是我最喜欢的两门课程。植物学让我认识了很多路边那些熟悉而陌生的草木。当再次相逢时,就可以呼唤它们的名字,就像老友见面那样,这是一件幸福的事。说起来,五年前,我还差点成为了植物分类学的研究生,只是一念之差。
喜欢中草药,不单单是了解它们的药性和配伍,于我还另有一种情怀。
讲到茵陈和凤尾草,我会想到姥爷,想到全家钻洋槐林挖茵陈,爬山沟割凤尾草给他治病的场景。讲到柴胡,我会记起那片山上采柴胡的秘密基地和它留在舌根极苦的味道。讲到马勃,“哦,原来就是‘灰包’呀”,便想到当年拿它化妆唱包公的场景。
从小我们就在山坡上扒蝎子、刨草药换钱买冰棒。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我们耳濡目染地知道茵陈排湿利尿,马勃止血,小蓟消炎,柴禾防感冒,葛根散热解酒。山里人爱上火,山里娃也是喝着“凉茶”长大的,山菊花、半枝莲、蒲公英、瞿麦、夏枯草一年四季在我们的茶壶里浮沉。这许许多多的草药是那一片山所给予我们的财富,也正是山野村民的百味人生。
最近读《山居日记》和《借山而居》,关注了李子柒的微博,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将我记忆里的山间生活一点一滴地重现。
看到他们的猫和狗,便想到我家曾经的那四五只猫,五六条狗,它们也可以是一段故事的主角。跟随作者行走在丛林小路,林雾蛛丝,晨露湿鞋。挖菜捡柴,看夕阳落在西山后。采蘑菇捡栗子,放羊打果子。日出而作北坡地,日落而息林间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虽都是山居,却也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借山而居》的作者是一位画家,对物质要求极低,颇具梅妻鹤子的隐士、寒士风范。人的物欲低了,精神世界便丰满了。李子柒系列视频所呈现的是精致的、诗意的和满载人间风味的田园生活,是世人的向往。而我们的山居生活更像是《山居日记》的老两口那样,更有尘土味,有声响。
天阔鹰飞山庙小/千丈清流落云霄/茅屋篱笆流水桥/桥头阿妈秋水遥。这是十一年前写过的一首诗,名叫《离故乡》。那时略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意味。现在,真正的远离家乡,才深切体味到故乡的风景是那么的让人魂牵梦绕。
回看那段生活,我想到知道:
在我遍山疯跑的年代,在我外出求学的时候,父亲母亲过着怎样的山居生活?
这片山是否也在小弟小妹的心中留下种子,当他们讲起自己的故事,是不是也会从“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讲起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