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定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lyskyz 哲思天地_科学研究是快乐的,也应该是快乐的。

博文

真理是逻辑的-真理中逻辑与实践的关系之辩

已有 4683 次阅读 2019-1-9 16:46 |个人分类:认知规律与学习方法探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真理是不可言说的,但对真理的认知是可言说的,而且是必须尽可能地言说清楚的。

对真理的认知,来自实践以及对实践的思考总结,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更为具体地:在对真理的认知方面,实践检验是极为重要的,但如何看待和如何理解实践检验同样极为重要。在对真理的认知检验上,实践检验和逻辑检验是同等重要的。

更为准确地说:唯有基于逻辑的、在逻辑结构上自洽的实践检验,才是完整的、科学的实践检验(否则很容易出现肆意解读、错乱解读实践结果,和错误总结实践规律的现象);唯有经过这种逻辑与实证双重验证的认知方法,才能得到最为接近真理的认知体系和知识体系。

进一步地说:真理是逻辑的,缺乏逻辑和逻辑不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会是真正的真理;缺乏逻辑和逻辑不完整的认知方法无法真正达到或接近真理。一个形象的比喻是:逻辑是真理的骨架,具体的知识是真理的血肉;没有骨架支撑的血肉(即该知识体系)容易成为一摊烂泥,没有骨架支撑的知识体系与认知体系是不可靠、不可信的。也因此,不仅仅是要拿逻辑来检验对真理的认知的问题,而是逻辑就是真理本身,更为准确地:逻辑是真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缺乏逻辑的、缺乏逻辑检验的知识体系,必不是真理,必不是对真理的正确认知。

也因此,缺乏严密逻辑的头脑,和缺乏充分逻辑训练的头脑,是无法找到真正的真理的,这种头脑也建立不了该如何高效地寻找真理的认知体系。这种头脑即使偶尔获得了在某些方面或某个视角下,非常好甚至非常高明的领悟或知识提炼,也往往是云山雾罩、懵懵懂懂的,其在对真理的认知表达上往往要么是非常不清晰、不明确的,要么是武断霸道的或是故弄玄虚的。


补充: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是:由于‘一个系统要想彻底理解另一个系统,必须比该系统复杂’***,因此子系统无法彻底理解母系统、子系统也无法彻底理解子系统自身,也因此,人类所能获得的对真理的认知都只是有限真理,人类所能获得和建立的知识体系、认知体系,只能是对真理的不断逼近,人类永远无法获得绝对真理,永远无法穷尽对真理的认知。

但是,尽管人类永远无法获得绝对真理、永远无法穷尽对真理的认知,却可以有能力去判断什么绝对不是真理(在学识能力足够的情况下)。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绝对不是真理?缺乏逻辑的,缺乏逻辑与实证双重验证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绝对不会是真理,因为真理是逻辑的,逻辑是真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比如:石头为何松动后会滚下山,石头自己并不知道;而山上的山羊知道这一点因此会主动避开滚落的石头,山羊也知道自己如果稍有不慎也会滚下山;但山羊也有大量的事物是不知道的,而狼可能在某些方面要比山羊知道的更多些;...人的大脑是最为精巧复杂的,因此人的大脑可以在许多方面充分理解石头、山羊和狼的行为;...笨人和学识不足的人在许多方面容易出现认知短板,既无法充分理解外界事物,也无法充分理解自身和理解他人;而聪明人和学识渊博的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外界事物、理解自身和理解他人(在更为深入的前后对比和知识升级方面,有更多的逐步递进的例子,比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的研究、牛顿对万有引力和数学的研究、爱因斯坦对动力学的研究等等);...。因此,一个大脑要想理解另一个大脑,必须比另外那个大脑更加复杂、更加博学(至少是在某些方面),尤其是要能够在对知识的内在机理的学习和了解上,涵盖该大脑所思考过、分析过的事情(未必是所有细节,但核心要素要涵盖到,或是出现殊途同归现象)。


参考阅读:

关于科学规律、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之辩—从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的视角

https://mp.weixin.qq.com/s/CT_yEbkwBYEA810XRxGGqA

真理不是装在脑子里可以随时倒出来的,而是推导出来的

https://mp.weixin.qq.com/s/ho7xKGE1gTdTMIlx2R5pyQ

衡量真理的两个标准兼谈治学方法

https://mp.weixin.qq.com/s/__kT7fCwACkDyTq94Wk_RA

对真理做评判有哪些必备条件?

https://mp.weixin.qq.com/s/2eKstvUe_YStyzl9wKBrQw

真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

https://mp.weixin.qq.com/s/T0-wKKBPBze0KPYn4ehZ3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156173.html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需要有‘三大’-兼论心理咨询
下一篇: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同样不小-简评《丘成桐:这些会让中国科技至少倒退20年》
收藏 IP: 223.68.90.*| 热度|

2 郑永军 王从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