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Herr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ayHerry

博文

学院派创新+对工业界物理背景的深刻理解

已有 2800 次阅读 2018-4-11 14:0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通常我们认为,学院派创新更多是来自纯粹的学术思考,他们无需考虑这个思想有没有实际的用处,他们更多关注思维上的观点是否新颖,逻辑推理和证明是否完备和严谨,研究成果是否会被同行接受,文章是否能够发表,这是无可厚非的,大学和研究所通常承担这样的使命,也是考核学院派们的一把尺子。这样的标准没有什么过错,中外研究机构都是这样一个标准,只是中国的标准更加功利化一些,毕竟对科研机构领导的考核目前看来仍然没有跳出传统的旧思维,所以领导都是盯着“帽子”,要求在任期内看到所谓的“政绩”,这样难免会产生很多问题,小则对一个小单位造成不好风气,大则塑造了一个国家错误的文化导向,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决策者从没有搞清楚,什么才是目的,什么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常常是把手段当做目的,在举国体制下,这种错误的导向会造成对文化、价值观等极具破坏力的影响。但是问题来了,我想很多人对能写文章和会写文章的学院派们耿耿于怀,甚至还瞧不起他们,他们认为,第一,这些文章对经济发展毫无价值;第二,研究机构出台的金钱奖励政策会进一步助长这种风气。实际上,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年轻的研究人员,一种是工业界工程师,前者由于资历较浅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感觉“胡编乱造”写文章没有多大意思,浪费时间,有这样想法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会产生怀疑,甚至会出现进入工业界做项目的想法,当然这样的想法没有对错,如果对科研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没有能力做好科研,进入工业界挖掘一下自己的潜力也未尝不可,问题是进入工业界,工业界有工业界的问题,一则要求你对工具的使用很熟悉,二是有能力解决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说到底工业界的创新工作需要对物理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和本质上的梳理,还要求你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才可能实现真正创新。

    所以不是说学院派的创造力是多余的,恰恰相反,学院派的新颖的学术观点和深刻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工业界求知若渴的一种高级能力,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术做的很好的学院派,到公司兼职或者是全职,都能够帮助公司解决一些重大问题,也就是说,从学院派到工业界,转型比较容易,对物理背景的理解比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低得多,这方面成功的人很多,不再一一举例,两者的结合才能给工业界带来真正的巨变,反过来,从工业界再回到学院派,做的非常成功的不多,所以建议年轻人,如果想解决大问题,成为业界翘楚,最好先把学院派的能力学到手,再回到工业界深刻理解物理背景,然后做出创新的贡献,这是施展身手的一条途径,但不唯一。不过两种能力获取的一个共同点,都是通过大量的主动“做”去实现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47035-1108540.html

上一篇:做科研重在“做”,而不在“学”
下一篇:信息化的前提不能脱离工业化
收藏 IP: 221.0.91.*| 热度|

2 农绍庄 汤茂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