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各种名目的教育改革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多媒体、网络时代更是花样百出,什么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搞得热火朝天,似乎总是在教育的形式上转来转去,靠着这些噱头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专家,搞了一轮又一轮培训、竞赛,有人甚至将这些噱头称为教育的革命,这些真的对教育有帮助吗?说到底,怎么教并无一定之规,真正重要的问题:我们到底该教什么?
在学习了几年的教育学、心理学之后,我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对于学科教育而言,教育学、心理学对于小学教育具有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于大学乃至中学的学科教育作用就有限了。我之所以比较欣赏弗赖登塔尔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不仅因为弗赖登塔尔曾经是做数学研究的,更重要的是弗赖登塔尔的书在说“人话”,而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大多在说“鬼话”。就说数学教育吧,一个连基本的数学内容都一无所知的人指导数学教育,那不是天方夜谭吗?也许教育专家们认为教育原理是相通的,可以一通百通,事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不同的学科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其教育方式有着本质不同。数学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其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教人学会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语文的典型特征是形象思维,其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教人如何表达,包括情感的表达、意念的表达、内容的表达等。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或许可以拿各个层面(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的语文教学说事,但有几个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敢拿数学说事?你不懂数学怎么知道你的原理对数学教育是适用的?
我听过一些教育专家的报告,从头到尾夸夸其谈,不敢触及具体的教育问题,有时我真想请教:既然你觉得你的理论先进,请给大家上一节数学课试试?也好让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得到具体的展现。现在有一种非常糟糕的倾向,几乎所有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都让大教育承包了,我不反对大教育承包小学的学科教学培训,但让大教育承包中学学科教育绝对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我听过一些接受培训的教师们说过:“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但国家却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些学员参加培训不过是为了出来玩玩,或者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培训经历,但报名后则玩起了消失,培训单位不以为意,你不来更好,既然你报了名,理所当然以学员的名义把每天的费用领了出来,这个钱自然不会给学员,而成了“创收”,多亏了八项规定及时出台,否则有关人员又可以一如既往地发财了。
我曾经给相关的培训者提议,不要搞太多夸夸其谈的培训,理论性的培训一两个报告足够了,可以针对具体的专题由老师与学员共同探讨,教师该教什么?是知识?还是知识背后的东西?一个概念或定理为什么产生?其科学价值何在?老师们也常把问题驱动放在嘴上,课堂上也貌似设计了很多问题,我们是否真正明白什么叫问题驱动?我们是否了解问题驱动与问题引导之间的不同?一个概念或定理的产生常常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教师首先应该思考的是这个问题是什么?换句话说:“促使一个概念或定理产生的问题是什么?”也可以说:“一个概念或定理之所以产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驱动课堂教学的本原性问题,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需要创设适当的情境,将该问题嵌入到这个情境中形成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则围绕着这个问题情境展开,教师一般会根据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一系列引导式的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带领学生思考并最终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面、素养等方面的局限,通常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1、不知道促使一个概念或定理产生的本原性问题是什么;2、创设何种情景是合适的?不但是教师,即使是我们的教材也经常把握不了这两个问题,翻开基础教育教材,荒唐的问题情境比比皆是。作为师资培训,我们有能力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吗?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种培训的价值何在?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都属于舶来品,他们真的可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吗?如果慕课可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全世界只需要几个世界一流大学搞慕课就可以了,如果翻转课堂可行,学生可以不上学,直接在家对着电脑学习,偶尔回校跟教师讨论一下就行了。如果微课可行,学生可以上网络大学,自己先看书,不懂的知识点看微课就可以了。慕课、微课充其量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知识的形成,还有更重要的思想冲击,作为认知能力、知识面都欠缺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慕课与翻转课堂不可能做到的。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慕课、翻转课堂以及微课有没有存在价值?他们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代替不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慕课的存在价值在于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翻转课堂的存在价值在于个别专题的研讨,微课的存在价值在于个别知识点的辅导以及教学竞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