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这应该是最意外的诺贝尔奖了,得奖前几乎没人认识这个平凡小职员 精选

已有 66748 次阅读 2016-10-27 23:05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style, 诺贝尔奖, Microsoft, color, center



偶然中的必然



提起诺贝尔奖,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像爱因斯坦、薛定谔等智商出众的大神

或者是科研实验室里一丝不苟的大学教授和科学家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合影--汇聚了17名诺奖获得者


然而,却有这么一个奇男子

他从小低调、羞涩、不善言辞

只有本科学位,大学的时候还挂科被留级

40多岁也只是公司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


但偏偏就是这么个不受待见的loser,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他获得诺奖的时候,学术界的科学家和教授都不认识他

学者库也找不到他的资料,大家还是在网上搜索获得了他少量的信息


这个男子叫做田中耕一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




1959年,田中出生在日本富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是一个工匠,一直努力着养家糊口

从小田中就过着清贫的生活


小时候,田中的奶奶每次看到他把废纸揉成一团扔掉时,总会对他说:耕一,你这样太浪费了,这还可以留着擦鼻涕用嘛



日本富山县


工匠家的小孩通常动手能力都比较强,田中也不例外

小学的时候,田中班主任是一位化学专业毕业的老师

时常带着他们做一些实验,鼓励田中自由发挥想象力,即使他们不能获得课本上的标准答案


获得诺奖后的田中也回忆了这些童年小事,获得诺奖后的他还打电话感谢了这位小学时候的老师。


但田中并没有像一些科学家一样天赋异禀

经过他的努力,终于考进日本东北大学(曾经在日本排名第三)

而他学习的是电气工程学专业,与化学、生化领域并没有太大关系



日本东北大学


田中喜欢动手做实验,对于其他科目并不擅长

大二的时候还因为德语挂科而留级


好不容易熬到了毕业,他却被告知他是被收养的

田中的母亲在生下他一个月后便病逝了,田中是由自己的叔父养大

这件事情让他很震惊,也让他决定去从事医疗方面的工作



年轻时的田中耕一


取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田中激情澎湃,感觉自己从未离梦想这么近

索尼公司的医疗产品也是行业顶尖的,他那时渴望进入高大上的索尼公司,



索尼公司


毕业后,田中满怀期待地参加了第一志愿索尼公司的就职考试

结果才在第一轮录用考试中,他就被残酷地淘汰




无奈的他去了第二志愿,一家仪器制造公司——岛津制作所

他也只能从电气工程转到化学,默默地做着一个底层的研究员


当时他还觉得:既然搞专业不成,就搞一个边缘专业,搞失败了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由于其貌不扬、不善交际,他的职场也并不顺利

几年下来他仍然只是公司一个小小的主任,做着一线的研发工作



日本企业的主任这与中国的主任头衔完全不同。日本企业内的职务分管理职、或事务职两大系列。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人一般归于管理职系列。进公司首先做1-2年的职员,然后升任主任。往后还有系长、课长代理、课长、次长、部长等等。主任基本处于企业最底层。


出于兴趣,田中想要留在一线从事研究工作

为此他干脆拒绝了公司好几次的升职考试,也因此被公司的同事称为“怪人”



岛津制作所


...


而在田中26岁的一次意外,彻底改变了这个怪人的一生


田中那时才工作两年,公司为了开发新仪器

派遣田中作为实验人员参与研发工作

他所在的小组负责研发测定生物大分子质量的技术




在一次检测维生素B12实验中,田中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位

他原本想用丙酮来悬浮UFMP,结果居然错用了甘油

稍具中学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甘油在温室下是黏度很大的液体

生物学家通常用他来保藏菌种

因此甘油根本就不是常用溶剂,与有刺激气味的丙酮有着天差地别


田中“不幸”将甘油倒入UFMP和维生素B12混合物的瞬间,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个“重大失误”

因为这么黏稠的液体不可能是丙酮


这时从小培养的勤俭节约好习惯发挥了作用

田中转念一想,就这么扔了怪可惜的

不如再拿它做一做实验,反正这些甘油最后也会挥发掉



金属钴粉


但田中心急啊,于是他便用激光照射来试图加快甘油的挥发

同时也盯着显示屏上的质谱,希望看到那些甘油分子消失


让他怎么都想不到的是,这时

第一次,他检测到了维生素B12的分子量


而过段时间,等到甘油变干后再去测量,却又无法测定了

田中当然意识到了什么,他马上按照这个方式又做了测试

最后他发现这种基质确实可以提高测定的分子量



生物大分子


田中的方法也并没有马上被认可,他和小组成员又继续改良了他们的仪器

最终也获得了更大分子量的测定,并申请了专利

这一方法后来被称为“软激光脱着法”,对生物化学领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质谱分析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不过,最初科学家只能将它用于分析小分子和中型分子,由于生物大分子比水这样的小分子大成千上万倍,因而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生物大分子难度很大。

而田中发明的方法让使用质谱分析法来分析生物大分子成为了可能。




对于这一切,田中也没有觉得是改变世界的大发现

也是到了2年后的1987年,28岁的他才在一次分子质量测定的会议上口头陈述了他的发现


最后在次年在一位教授的积极劝说下,他才在欧洲一家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但正是这篇关键性的论文使这个意外变成了诺奖的种子


当时,这个专利相关的产品已经为公司获得了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利润

公司因为这项专利只给予了田中1万1千日元的奖励,按当时的汇率折合约为700多元人民币



正在做实验的田中耕一


...


田中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热爱的科研工作

日复一日,继续在公司做着底层的研发工作

拿着低廉的工资,过着清贫的生活



田中耕一(右二)和组员


2002年,已经43岁的田中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正准备下班

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15分钟后,你有一个重要的国际长途电话,请不要离开公司”

没多久,他接到了那个电话


英语不太好的他完全没听清电话那头在说什么

只隐隐约约听到了“Nobel”和“congratulation”两个词

他没太明白电话里的内容,说了声谢谢便急匆匆挂掉了电话


他当时心里捉摸着估计是谁在恶作剧,或者是其他同名的小奖项

正在纳闷的他突然被公司里的所有电话轰炸了

都是在问“听说贵司的职员田中耕一获得了诺贝尔奖...



呵呵,怎么可能是我


一时田中耕一获奖的消息也把媒体给忙坏了

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新闻界,纷纷表示没听说过这个人

媒体费了很大劲,最后还是通过外网才了解到了田中耕一所在的公司


田中的养母在电视看到播出字幕,还以为只是和自己儿子“名字一样”的人获奖了

妻子在出租车听到收音机新闻报道后,也顿时感到“脑袋昏昏沉沉的”




一大批记者蜂拥至他的公司,把公司围得水泄不通,窗外一大批人,拿着摄像机和话筒等待采访他


田中这才回过神来,他是真的得到了诺贝尔奖

然后,全日本的观众就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男人,对着镜头紧张腼腆地笑着




出差在外的岛津制作所老板听闻公司小职员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后

立马乘坐飞机赶回来,当场赠送田中耕一数百万日元的奖励金

并宣布要将田中从主任职位提升至董事级,公司的股票在几周内连涨35%



诺贝尔奖章


得知田中获奖的消息后,他的母校日本东北大学立马修改校章

把原本只授予外国人的荣誉博士学位破例无条件授予了田中耕一


站在日本东北大学讲台上,田中依旧保持着憨厚的姿态,淡淡地说:

“我讨厌学德语,所以没有攻读博士学位。现在我有博士学位了,以后我乘坐飞机就可以免费换到商务舱了。”

座下师生一片哗然




田中获得诺奖后的几年,岛津制作所知名度大大提升

公司股票上涨150%,田中也享受着董事级别的待遇


获奖后的田中曾表示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次失败却创造了让世界震惊的发明,真有些难以启齿。”


他还曾公开对媒体说自己并非诺奖的最佳人选

但诺奖委员会表示诺奖就是用于奖励那些率先提出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原创性成果的

授予田中耕一诺贝尔化学奖是多次商讨后公正公平的决定



田中耕一接受诺贝尔奖


一次偶然的科学发现,彻底改变了田中耕一的一生

即使是日本人也感到惊讶,日本媒体把他的故事称为

“小职员的奇迹”



小职员的奇迹


田中耕一一直认为自己只不过是犯了一个错

然而如果没有当时的错误,又怎会有现在卓越的发现?

人类不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前进的吗?


部分资料来源:

《“日本阿甘”的诺贝尔奖传奇》--徐亦迅(科学网ID:Omni99),

原文链接:https://www.scribd.com/doc/310995709/YXu-Tanaka-Gump-KeXue2005-pdf




_____________



我们同样热爱科技

对科技未知充满孩子般的好奇

为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一切改变感到热血沸腾

我们将科技的感性给大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11280.html

上一篇:这个华裔科学家比“福尔摩斯”不知高到哪里去,还曾改变美国司法
下一篇:他一介基层技工,竟改变了中国航天进程,堪称技工之王
收藏 IP: 113.68.129.*| 热度|

82 陈楷翰 李颖业 徐令予 郑永军 周洲 郭向云 闵应骅 郭战胜 赵凤光 郑斌 刘新 郑俊 张学文 张文超 许海 柳林涛 李久煊 余海涛 王琛 郭景涛 王春艳 高建国 田云川 岳建军 张晓良 李升伟 张家峰 郭维 晏成和 张晴 李红雨 曾太平 李红莉 代恒伟 化祥雨 木士春 林辉 张波 谢蜀生 胡晓攀 徐树良 周跃明 张骥 刘乐 梁洪泽 戴德昌 范毅方 徐世文 马德义 李世春 陈齐风 汪晓军 刘世民 王涛 张能立 强涛 尧中华 李土荣 杨艳明 sulailai123 xlsd loyalSciencefan lrx yangb919 gaols823 hmaoi doctli jason1857 apple120 blackrain007 darkli neilchau bridgeneer wqhwqh333 liangzx cloud020 biofans qzw cep Grothendieck2 aliala dialecti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2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