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鸟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yuniaoguo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博文

科研要有乌鸦精神

已有 7491 次阅读 2015-9-28 13:48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鸟、乌鸦

科研要有乌鸦精神

听过很多学术大牛,讲解如何做科研,由于本人天生愚钝,大多数情况下,理解不了。人类的社会太复杂,我还是喜欢鸟类的世界,从我对鸟类的了解中,个人感觉,科研之路要具备乌鸦精神。为何如此,且听我细细分解。

(一)乌鸦善于创新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水瓶,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最后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挑的最小的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这是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故事《乌鸦喝水》。

现实中的乌鸦能否真的用这种方式喝水,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秃鼻乌鸦为了食物可以制造工具,这是经过实验证明的。

英国剑桥大学动物学家克里斯·伯德和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为了取食蠕虫,乌鸦会用铁丝制作铁钩!

在实验中,伯德等人先在桌上放了一个装有一小桶蠕虫的玻璃管,玻璃管很深,秃鼻乌鸦无法直接用嘴吃到。而在玻璃管的旁边,研究人员放了一截比玻璃管长一些的笔直铁丝。然后观察4 5 岁大的圈养的秃鼻乌鸦能不能吃到玻璃管里的蠕虫。

虽然这4只秃鼻乌鸦以前没有接触过铁丝,也没有看见过人或其它动物使用过铁丝,但是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录像记录显示,乌鸦在发现无法直接吃到蠕虫后,立即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铁丝。它们先用嘴叼住铁丝的一头,折成弯曲的钩子。然后再用嘴叼着铁丝直的一头,将钩子伸进管内将小桶钩出。最终成功吃到了蠕虫!

看来乌鸦喝水的故事不是没有可能,而是需要特定的条件。在鸟类中,乌鸦善于创新,总能够找到新的途径解决问题。


秃鼻乌鸦 西锐拍摄

(二)乌鸦富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

当今中国动物界,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会分享懂合作,成为主流。想当年,奉行个人英雄主义动物,地面的老虎,空中的金雕那是何其的威风,如今走的走,散的散,一部分住进动物园。而反观,集群生活的乌鸦、鼠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我自岿然不动!乌鸦就是一个懂合作、会合作的鸟。

现实中的乌鸦有很多种,比如小嘴乌鸦、寒鸦、渡鸦,它们大多数集群生活。寒鸦是集群很强的动物,冬季觅食飞往收割后的开阔农田、杂草丛、河漫滩等生境,通常以群体活动(30只以上)为主。在觅食中寒鸦有着合理的分工,常见有了715只寒鸦高站树梢,站岗放哨。冬季寒鸦具有较大的集群,因此觅食出现较大范围的漂移,少则几十里,多则上百里。

冬季寒鸦、渡鸦集大圈于城市中休息,去野外觅食。繁殖期的时候,它们的巢区连在一起,互为依托,有出去捕食的,有站岗放哨的,轮流值班,合作共赢,一旦发现敌害,群起而攻之!即便是鸢、红隼靠近,也被它们打得落花流水。

渡鸦 西锐拍摄

(三)乌鸦未雨绸缪,富有远见。

星鸦在秋季至翌年早春主要以红松种子为食,偶食浆果。秋季种子成熟时, 星鸦在取食的同时储藏大量种子作为冬季和早春的食物。怪不得好多次看到星鸦的时候,它们嘴里都含着种子,原来是为冬季做准备啊。

东北林业大学的鲁长虎教授研究,星鸦在树上取食部分种子后,通常储存30粒~50 粒于舌下囊中,飞行2千米~5千米后,将种子埋藏在土层下2.5厘米~3.5深处,每个贮点多为2粒~4 粒。星鸦每天至少搬运种子10次,达 400 粒。一个贮藏季节一只星鸦可贮藏至少16000 粒种子。

到了冬天,星鸦从这个地方游荡到哪个地方,从这座森林飞到另一座森林,享用着它们储藏的松子。其实每个星鸦找到的储藏的食物不一定是自己储藏的,当然自己储藏的松子也可能成为别人的食物。无论谁飞到一片新林子,就到处寻找松子,因为总有别的星鸦藏下的松子。它把树洞扒拉开看看,到树根底下翻检,刨开灌木丛,就是大雪覆盖的灌木丛下,也能找到自己同类藏下的食粮。


星鸦 西锐拍摄

(四)乌鸦生存适应能力极强。

在一条以南北走向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上,周边经常可见白尾地鸦。白尾地鸦是中国的特有鸟,在当地,它被称为沙鹊;而在国外,它被称为新疆地鸦。马鸣老师认为更恰当的名称应该是“塔里木地鸦”或“塔里木漠鸦”,因为它仅仅生存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实,早在1876年~1877年,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河至罗布泊考察时,就曾经采集到白尾地鸦,并把它定名为“塔里木松鸦”。

白尾地鸦为典型的沙漠鸟类,由于长期沙漠的环境中生存,它的身上打上了沙漠的烙印:体羽呈沙褐色,十分接近环境的颜色;嘴峰较长,并稍向下弯曲,具有挖掘和埋食的功能;鼻孔被稠密的羽毛覆盖,极其适应生活在荒漠干旱的环境,翅短而园,很少长距离飞行;跗蹠长而强健,善于在沙漠中奔跑。当地维吾尔族称其为“克里尧丐”就有“大步流星,奔跑如飞”之意。


白尾地鸦 西锐拍摄

具备以上四点,能否在中国的学术社会走下去?还需诸位看官多多点评!

下面是我的个人公众号,以禽兽的视角解读当今社会(主要涉及学术、教育、科研)!欢迎、期待各位老师多多关注,序茅谢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0233-924065.html

上一篇:燕子问乌鸦:为何听话的学生没出息?
下一篇:沙漠里,也有精彩生命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36 骆小红 姬扬 代恒伟 付丹丹 邹桂萍 赵美娣 高建国 戴德昌 赵理 杨正瓴 麻庭光 陈南晖 姚伯元 吴芳 韩枫 汪强 蔡庆华 陈楷翰 李天成 冯大诚 郭奕棣 白龙亮 韦玉程 郭战胜 沈华勋 姚伟 岳平 汪育才 李土荣 李毅伟 彭真明 biofans loujinshan wudilongmao fsdw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