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巢湖蓝藻开启中国“狂蟒之灾”
很久以前,一批缅甸蟒因为宠物主人的放生偷偷的溜进了美国的黄石公园。对于整日里在亚洲受苦受难的缅甸蟒来说,黄石公园简直就是传说的伊甸园。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天敌,也没有不法人员的迫害。处处是食物,到处是生机,于是这批缅甸蟒开始走上扩张之路,并且还和本地的蟒蛇进行联姻(杂交),成功的取得美国的“绿卡”。之后,一场狂蟒之灾在美国上演。据说,美国佬为了对付这些泛滥的缅甸蟒每年要花掉几十亿美金。说到此,想比会有人产生疑问,在中国也有很多人饲养缅甸蟒,也偷偷的放生,为何不会发生狂蟒之灾呢?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与美帝国主义国家的生态环境相比,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可以自豪的向世界宣布:中国目前的生态状况不允许缅甸蟒放肆。要知道,缅甸蟒食量很大,每天需要捕猎很多东西才能填饱肚子,得益于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做到比较到位,缅甸蟒根本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退一万步讲,即使它们侥幸在野外存活下来,也不会成灾。根本无需中国政府出面,民间的偷猎分子,分分钟就可以把它们摆平。在自然科学领域与美帝国比,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是就偷猎这门“科学”而言,中国远远领先世界。当年在山西褐马鸡保护区科研人员和动物区保护人员,几年调查都没有发现褐马鸡的野外种群。而三个偷猎分子赶到后,七天就猎杀了五只。高手都在民间啊!
中国“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型的外来动物很难生存,因此国家可以专心于经济建设。可是大动物不闹腾,一些低等的生物开始“找事”了!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就在昨天(6月14日),安徽巢湖,巢湖西坝口至双桥河段1.5公里沿湖水面出现大片蓝藻集聚现象。随着气温升高,蓝藻进入活跃阶段,西坝口至双桥河段1.5公里,向湖心延伸约一公里的沿湖水面出现大面积蓝藻集聚,湖水被染成绿色。小小的蓝藻究竟为何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蓝藻的形态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据考证,大约在34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蓝藻能进行光合自养。但近代研究发现蓝藻没有细胞核、色素体、线粒体及内质网,且其细胞壁的主要组成也是粘缩肽,这些都与细菌相似,因而又被归入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不要小看这种低级的原核生物, 蓝藻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有的可生活在潮湿和干旱的土壤或岩石上、树干和树叶上、温泉中、冰雪上,甚至在盐卤池、岩石缝中都有它们的足迹,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或土壤深层。已发现有2000多种,大多数生活在淡水,少数生活在海水中,我国已有记载的900多种,其中海生的只有132种。
不同藻类的暴发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蓝藻(蓝细菌)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但是蓝藻也不全是蓝色的,不同的蓝藻含有不同的色素,有的含叶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常见的水华蓝藻是铜绿微囊藻、鱼腥藻和颤藻。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的生长经历越冬休眠、春季复苏、生长和集聚上浮等阶段。蓝藻上浮能够改变自身在水中所处的深度,从而获得适宜的光能和充足的营养盐。所以蓝藻上浮是水华暴发的关键阶段。尤其是水体达到富营养化状态,在一定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上浮蓝藻大量暴发性繁殖和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在水面形成绿色或其他颜色类漂浮物。
很多高级的动物在中国都无法存活,小小的蓝藻为何有如此神奇的生存法力?
这还要从蓝藻自身的能力说起。与其他水生生物相比,蓝藻具有较强的生物竞争机制,具体表现为休眠机制和二氧化碳浓缩机制。休眠机制是指蓝藻可形成厚壁孢子,在环境适宜时,这些休眠体可以在底泥中生长,并由底泥上升到水体中进行繁殖。此外,蓝藻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结介质中,蓝藻可通过主动吸收、高效利用外源无机碳,在细胞内积累比介质高几百到几千倍的二氧化碳浓度。
水体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也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外部条件。
1)化学因素:水体氮磷营养过剩是导致藻华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氮是藻类自身的组成元素,磷直接参与藻类光合和呼吸作用、酶系统活化和能力转化等过程,两者都是藻类生长和水华发生不可缺少的。
2)物理因素:适应的温度、光照、风力、潮流。蓝藻水华一般在温度较高(水温在28~32℃)、潮流较缓的条件下暴发。光照时间越长,蓝藻获得能量越多,有利于合成各种细胞组成成分,促进细胞生长繁殖。
看到它们的需求,你是否恍然大悟?中国的生态虽然可以压制大型动物的生活,但却让这些小型的原核生物占据了先机。近年来,中国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普遍,为蓝藻的暴风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等到夏季,气温一升高,蓝藻的暴发就顺理成章啦。只是可惜水中的无辜受害者。蓝藻的暴发,对于其他物种无疑是灭顶之灾!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1)蓝藻水华对于人类的危害是部分有毒蓝藻细胞破裂后,会向水体中释放毒性物质比如微囊藻毒素,从而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令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长时间出现缺氧或亚缺氧状态,会使水体持续恶化,沉水植物由于藻类的遮挡,无法活动充足的光照,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其在水体中死亡腐烂,进一步破坏水质,水生生物窒息而亡,造成生态失衡。
近年来针对于蓝藻的危害,很多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探索,也摸索出了几种有效的方法,可是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其实想要彻底将蓝藻清楚并不现实,蓝藻在湖泊中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人体中存在癌细胞一样,当达到生态平衡是,蓝藻不会大面积显现出来,而一旦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癌细胞就会疯狂的扩散,导致机体死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