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鸟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yuniaoguo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博文

毕业师兄的科研忠告——给师弟的一封信 精选

已有 46002 次阅读 2014-9-13 14:29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毕业师兄的科研忠告—给师弟的一封信

国华师弟:

当你入所的时候,我已离去,师兄弟之间的科研传承也因此中断。想当初,我刚进所里丁鹏师兄和张同师兄悉心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可以这么说,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找不到科研的大门;没有师兄的照顾我无法顺利毕业。可惜我之后,老师招生出现断层,到了你这,就没有师兄带路了,凡事更要努力!下面的是我个人走过的科研道路,谈不上经验,更多的是教训的总结,希望你引以为鉴,可以少走些弯路!

感师恩,走新路

凭心而论,遇到马老师是咱们的幸运,老师无论是人品、学识、以及圈子内的威望都是有口皆碑。对待学生更是悉心指导,毫不吝啬,我们的待遇和补助都是所里最高的。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身上所具备的科研精神和科研态度。你也随老师出过野外,对于老师的科研精神有所了解。老师年近60,每一次深山寻找高山兀鹫,无不深入一线,亲力亲为,中国的教授几人可以如此?早已不被科研指标束缚,依旧孜孜不倦,奋笔著作,每年都有第一作者文章,中国50岁以上的教授,又有几人?如果对老师的精神和态度没有直观的感受的话,我再给你讲一个小故事。

当年,张同师兄参加东天山物种资源调查的时候,需要向中南院提交一个报告。严格说来不算是报告,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调查清单,老师根本无需过问,随便写写就可以交代。可是老师一丝不苟,力求将每一件小事做好,亲自督察,让张同三易其稿。结果就是,中南院的熊处长大为感动,毕业后,直接把张同留到了国家林业局中南院。

老师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学习和继承,但是时代的烙印留给老师的思维方式,我们也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当这些思维影响到将来学业的时候,更应当重视。老师这一代人,出生在艰苦时期,尤其是经历了文革的洗礼,身上都会保存那份“战天斗地”的精神,刚强有余,圆滑不足,喜好单打独斗!用在事业上能披荆斩棘,但用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四面树敌。现在科研的发展趋势,任何人和团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和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合作双赢才是正途

老师从本科毕业一路走来,孜孜不倦,到如今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续写了自己的科研传奇!但是那个时期中国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特点也保留的比较明显,那就是重视实际调查,轻视理论创新;重视眼睛看到的,轻视数据整理分析所得的结果。时代在发展,科研在进步传统的方法需要不断的去更新。如今大数据时代开始到来,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整合更为重要。希望,师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再对比下我今年考博的遭遇。说实话,我文章不少,工作量更大,但是研究方法过于陈旧和老套,东部高校的教授们各个鹰眼犀利,立即鉴别出我这个滥竽凑数的草包。我的教训,你更要铭记:务必重视研究方法和思路的更新

找兴趣,重文献

无论你现在喜欢与否,都已经走在科研的道路上了,不管是欢喜还是悲伤,既来之则安之!当然我更希望你能对科研充满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科研才会更有激情。我相信,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没人会对科研天生热爱。我以前是文科,本科和动物生态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更不用说是兴趣了。可是,我来到新疆,亲眼目睹了动物世界的种种传奇后,由衷的产生了一种探索的欲望,这也是激励我继续从事科研的一大动力。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留给专家们最深的不是我的论文做的怎样,而是眼神中那份对于科研的热情和执着!

一旦有了兴趣,野外的生活不再枯燥,相反,会有更多精彩的瞬间,值得铭记!我们接触野外的机会比较多,你更有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每一次出野外,都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出去干什么,看到的现象如何用数据去量化,如何准确而高效的收集有价值的数据?带着问题,带着思路去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想要有问题有思路,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文献如同科研的生命之源,离开文献科研就是闭门造车!我硕士三年,最大的失误就是阅读的文献太少,因而在野外就不能收集更有价值的数据,所写的文章也就都不上档次!所以你一定要重视文献,重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开始的时候,文献阅读是非常枯燥的,你大可以不报有任何的目的性,专门去挑自己喜欢的,关注的事情去读。像Nature》和《Science里很多关于我们动物的文章写非常好玩,可读性也比较强。之后,耐得住寂寞,坚持每天阅读文献自少一篇,三个月过后就会有一种本能的刺激来激发你阅读。

开视野,拓方向

文献阅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知道同行们都在干什么。当今科研,更需要的是国际化的视野,将来我们面临的竞争是来自全球的。偏安一隅,固步自封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我们虽然处于科学院体系,但是位于新疆腹地,区位因素,能接触的到的国际化会议是非常有限的,出去学习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我们对于外界认识更有依赖于文献的阅读,除此之外,没有好的办法。

此外,看完文献之后,有啥好的想法以及看法,可以大胆的和文章的作者去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开拓你的视野,也可为未来积累人脉和资源。我尝试过,国内的教授专家可能比较忙,一般不会回复你。但是国外的教授一般都会就你的问题耐心回复的,你大可以去尝试下,有百利而无一害!

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还要慢慢总结,国内外同行都在研究什么,哪些方向是我们学科的前沿,哪些又是热点的问题。一般而言,Nature》和《Science的文章是一个很好的指引,如果一段时期能够经常在上面看到同一话题报道,那必然是研究的热点。

开拓视野的同时,也需要扩展下自己的研究方向。硕士阶段是科研的积累阶段,就好比花圈圈,到了博士阶段才开始慢慢的聚焦。有条件的话,建议各个方向都可以去尝试下,过早的将自己束缚在某一方向,势必会压缩将来伸缩的空间。这就体现我们小组的一个优势,组里“狼少肉多”,老师目前就你一个学生,而我们的项目又多的是,因此大可以放手去做,多多尝试!

现在能想到的,我都说了,以后想到的再慢慢告诉你。最后,要告诫你的是,一定听老师话,别惹他生气,我当初年轻气盛,时时和老师争吵,现在想想非常愧疚!老师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在野外的时候,你要多多关心!什么事情,不要想着去讲道理,把他当成一个老人,多多照顾!

师兄 赵序茅

201491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0233-827432.html

上一篇:人狼大战背后的反思
下一篇:大美新疆行(一)探寻神湾龙王
收藏 IP: 222.66.117.*| 热度|

129 彭真明 曹聪 武夷山 杨正瓴 陈楷翰 杨国力 齐国臣 刁空非 李宇斌 曹禺 朱朝东 徐耀 刁松锋 刘洋 刘淼 赵美娣 张健 刘志伟 曾研华 李强 蔡正才 刘俊伟 方泽兴 韦玉程 张文增 覃伟 张晓良 李红 吕鹏辉 焦飞 方东 赵保明 喻海良 张雪峰 庄世宇 李景果 周强 余文 孙启良 唐自华 侯沉 唐凌峰 姚小鸥 韩枫 秦逸人 陈敬朴 水迎波 张红光 王春艳 李飞 鲍博 周春雷 刘立 唐小卿 叶爱中 刘艳红 赵星 吴斌 吴江文 孙壮 梁洪泽 程宗明 邓松柏 长龙 王德华 周真明 黄裕龙 胡俊 任国玉 陈代还 胡小宁 徐锦秋 王玉宝 牛丕业 魏勇 陈启佳 欧阳瑶 邓昌义 刘波 刘隋赟昊 苏光松 翟自洋 张海龙 李承哲 王家平 蒋永华 柳艺博 孫小明 叶建军 李庆运 温世正 吕秀齐 王光辉 董川 曾凌川 贾珍荣 王金良 林涛 李和 李天成 徐军 赵斌 岳平 张建武 吴世凯 杜丽娟 李土荣 蔡庆华 仲银鹏 强涛 余党会 秦占杰 陈飞 王伟 XuexingLu QDA2012 biofans znl blackrain007 swotwl xuqingzheng neilchau XIEGangqiao qhm0621 gxs2012 yjxia Araneae11ZX leesir999 daierji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