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化学奖被不少人调侃为理综奖。这也难怪,这是以物理方法,建立化学分子模型,最终研究化学反应和生物大分子相关问题的一个颁奖。理化生,终于团聚了。
说起理综,不才在下想当年学的还可以(也就是还可以)。咱们上学的时候,高中的化学老师必备教具之一就是各种小球小棍组成的分子模型。想来大家一定都怀念非常。
不过这次获奖的三位做的就比较高端,人家用的computer来制造模型,模拟化学分子结构甚至是化学反应的过程。这可不得了,本来静态的模型可以在动态环境里运作,我们终于可以知道小小的试管中发生了什么了。更不容说大多数化学实验都反应剧烈几秒钟就能完成。
想到这我还有个糗事。大学的时候曾经做一个化学实验需要用到浓盐酸,忘记是什么实验了,但是我记得当时我很白痴地把脑袋伸进了操作柜里,顺便还深吸了一口气。结果可想而知,鼻子黏膜被浓盐酸的蒸汽灼伤了,一个多星期都一直在渗血,还好没留下什么问题。
如果当年我就能看到Hcl分子与鼻粘膜细胞之间是如何反应的,我肯定不会干出这等“蠢”事……不过现在这么复杂的反应是不是也模拟起来没啥意义啊?
不过说起来,上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能力并没有现在这么强悍。三位老爷子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却能做出这等豪举,真不愧诺贝尔奖之名。他们所做的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就做起来很难,在外围较大的范围内利用经典物理的原理模拟,在中部比较重要的地方用量子物理描绘。还是个细致活呢,还好有计算机。
比如现在有个软件叫ChemBiodraw和ChemBio3D(这是由某公司开发的),功能就十分强大,既能绘制分子式也能3D模拟,不管教学还是科研都用处多多。
马丁·卡普拉斯
马丁·卡普拉斯MartinKarplus生于: 1930 年 3 月 15 日(83 岁),奥地利维也纳,是一位在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理论化学家,犹太裔。主要研究是在核磁共振谱学、化学动态学、量子化学和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面。提出了有关耦合常数和二面角之间关系的卡普拉斯方程。卡普拉斯1950年取得哈佛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1953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师从莱纳斯·鲍林。
迈克尔·莱维特
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Levitt教授1947年5月9日出生南非比勒陀利亚。他是生物物理学家,1987年后担任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他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生物学,他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阿利耶·瓦谢尔
阿利耶·瓦谢尔AriehWarshel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1940年生于以色列Kibbutz Sde-Nahum。1969年获得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曾服役以色列军队,最后军衔为上尉(或海军上校),就读于以色列理工大学,1966年获得化学学士学位。随后1967年获得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化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69年再获博士学位。随后他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72年到1976年,重新返回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并给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1976年他开始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工作。刚才和另外两个美国科学家一起拿了化学奖。
比较有意思的是,迈克尔·莱维特和瓦谢尔二位老爷子都有以色列国籍,一位是后得的(维基上说出生于南非的犹太家庭,他的老婆孩子也在以色列),一位是出生在以色列集体农庄(不得不说在集体农庄里好像进行过很多实验,当然不是反人类的),还有马丁老爷子也是犹太裔。首先这再一次让犹太人这个民族光耀于世。前几天的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中的两位詹姆斯圠斯曼和兰迪∠克曼也都是犹太人,三个奖,8个人,一半多犹太人,这可如何是好?不过这好像是时隔多年犹太人再一次包揽化学奖了。
当然,莱维特和瓦谢尔老爷子都称得上是生物物理学家,也是生物信息学的先驱,这算计算生物学吧,所以他们这一得奖,好多个学科的人都很开心。
马丁老爷子的老师是鼎鼎大名的鲍林,学化学者不知鲍林,学一辈子也枉然啊。他的祖父就是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他对于核磁共振也有很多贡献。据说莱维特老爷子还有一位96岁的老母亲,这可真是教子有功,应该让老太太说说。
其中呢,瓦谢尔和卡普拉斯是从最初就有合作,而且是在哈佛。莱维特是与其他人参与了酶的模拟,是在剑桥。看诺贝尔奖,那就是名校巡礼好嘛。不过我最喜欢的帝国理工在哪呢……(14个诺贝尔奖也不亏了,知足~~~)另外,三人都和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有或近或远的关系,这也算普及一个小知识,谁说战乱的地方就没有成就没有科研没有商业?
不管怎么说,既然诺贝尔都给理综颁奖,大家就偷着乐吧(今年的评委没有总过接受过中国式高考的吧。。。)。
本文部分内容和全部图片来自科学网、维基百科、果壳等网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