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习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berfrank

博文

行人交通控制新方法——拉绳

已有 6699 次阅读 2012-2-27 20:40 |个人分类:TRANSPORTATION|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行人, 范文博, 交通控制, 拉绳

成都的一些繁忙路口,有时会采用一种有趣的行人交通控制方式——拉绳。即2名协管或交警分别执一条绳子两端,当行人红灯信号时,就扯紧绳子将行人横腰拦起,如同竖起赛马的起跑栏杆;当行人绿灯信号时,协管放落绳子,让众人如骏马脱缰而去。这是一种非正式的,却非常有效的控制方式。只是那绳索略有些不堪入目,时间久了原本的颜色都看不出了。

也许有人会嘲笑这种方式,认为毫无技术、浪费人力;或者有人会批评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拉绳控制实属无奈之举。我却以为也不尽然。行人交通控制,看似是小问题,实则乃世界难题:纽约市民乱穿马路闻名遐迩;伦敦的调查也显示,25%的行人过街闯红灯。对此,立杆见影的办法却几乎没有。新版本的Scoots系统设计了自适应行人信号控制,具有行人感应与计数功能,但声明对交叉口不适用,且对闯红灯也无能为力。日本研发一种柱形设备,可以在人行横道上投射一面影像墙,很科幻价格当然不菲。上海曾称要将闯红灯行人照片贴在他们单位附近,太刻薄而不易被接受。还有些城市抓到交通违法者令其指挥交通直到下一位违法者被抓获。这种做法现在不多见了,也许是因为会增加人民内部矛盾吧。

回头来看,一根绳子背后的秩序。交通工程学科有一定律:行人等候时间越长,越容易闯红灯。表现为实际情况又千差万别,是因为个体可容忍的等候时间存在差异。可容忍等候时间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当其冲,是信号设备及其交通法规。但由于法规执行成本过高,行人行为无设备监视。那么,单纯的信号设备对行人的约束力就很低。这意味着闯红灯的成本较低。正因为此,行人闯红灯比例一般高于车辆。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文化(公共道德)。日本和丹麦的交叉口秩序井然,是因为人们的公共道德律条要求彼此监督,增加了闯红灯的成本,也就提高了人们可容忍等候时间。而在中国和印度的交叉口,人们见缝扎针,却是因为灵活机变受人羡慕。所谓能人文化降低了闯红灯的成本,人们甚至不愿平静地等待一秒钟,唯恐落后成为“失败者”。当交警、协管经授权上场后,行人受到了专人的监督。小红旗会指向违法者,口哨会吹向违法者,有时“素质啊”还会喊向违法者 。闯红灯的道德成本显著增加,可容忍的等候时间也只好延长些。而绳子正是从小红旗和口哨演变而来的,省却了挥旗动作,避免了口舌之力,只需执一端,一扯一放。人们不愿当众弯腰钻绳的心理,主动给自己的道德成本加了份砝码。

如此看来,拉绳法值得推广。凡聘用了协管的路口,不妨配备绳索一条,高脚板凳一个。一张一驰之间,秩序了然。最后,一点小建议:绳子的一头不妨适当地拴在灯柱上,减少协管一名,降低管理成本。

(本文已刊登于《中国交通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2473-541909.html

上一篇: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
下一篇:也谈黄灯的交通问题兼提改善建议【Jan. 12, 2013编辑】
收藏 IP: 125.70.126.*| 热度|

5 许培扬 武夷山 李伟钢 黄富强 彭振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