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委会模式——整合各自为战的安全管理
140108 李健
最近杭州标力大厦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安委会),成员来自物业公司、业主及经营单位三方,他们制定“大厦安全共同管理规则”,明确三方各自的安全职责,并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安全教育培训等制度。
这种安委会模式改变了原来业主和经营单位入驻后自行管理、不欢迎物业进入打扰而物业只负责公共区域管理各自为战的局面,增加了安全信息沟通。同时成员间还可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各自的管理情况,如业主可了解大厦内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作,物业也可进入业主区域检查消防烟感器是否有效。如果还按原来“井水不犯河水”的管理模式,势必会隐藏着更多安全隐患。杭州上个月发生火灾的深蓝大厦就是例子,火灾后大厦内的员工抱怨火灾报警器没响,在高层办公的是闻到上窜的烟味和听到消防车警笛声才知道着火了,这正是由于平时业主与物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对消防设施管理情况缺乏了解和监督。
一些工厂安全管理也同样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按职责分工,有生产部门、工艺部门、设备部门、安全管理部门、保卫部门等等,实际操作中,各部门之间有关安全管理方面很少沟通,各管各的安全,包括生产安全、工艺安全、设备安全、违章操作等等,人为割裂了只有“大安全”工厂才安全、涉及安全的所有要素需要系统化、关联化管理的理念。
一个钢厂标识的例子反映了这种管理现象(见图)。一个煤气水封设施的安全要素归好几个部门管理,看上面挂的凌乱的标识,有安全部门挂的“禁止烟火、当心中毒、爆炸”(只管危险警示,没标是什么介质引起的,因为介质归设备部门管),有生产部门挂的安全“巡检牌”,有设备部门挂的“设备牌”(标了设施名称和危险介质)。如果有安委会这样组织模式的协调管理,整合为一个安全管理标识不就可以了吗,既把全面的安全管理要素标识清楚了,同时又美观、节省了费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