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文化的一些事——试着去解读傅贵教授的“笔记”
130526 李健
傅贵教授是我国“行为安全”的积极倡导者,他研究开发的“行为安全2-4模型”、“安全文化定量测量”等课题,对于我国企业安全生产是非常实用而且操作简单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对于“预防事故”这个安全管理老生常谈的话题有着颠覆性的重要意义。
昨天傅教授发了一篇题目叫“杂乱无章的笔记”的博文,我尝试把这篇笔记整理和解读一下,不知道能不能说得清楚。
1、“安全文化”有点“虚”?
企业搞“安全文化”来预防事故,清楚其实质和内涵非常关键和必要。傅老师把组织的安全文化定义为:组织的安全文化=组织的安全理念=组织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样来定义“安全文化”,感觉一点都不“虚”,很容易懂,不至于理解起来“云山雾罩”,实际搞起来“不知所衷”。
2、安全文化到底起啥作用?
世界上所有行为和事件的发生,都源于“文化”因素的作用,这个不可否认。那么,安全文化到底起啥作用?可通过傅老师行为安全“2-4”模型找到“安全文化”在事故致因链中所处的位置,它是预防事故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一点都不“软”,是个很“硬”而且很“根源”的因素,如果把事故原因一直反推到根上,你不可能看不见“安全文化”的影子。可惜,现在多数的事故分析,反推得还很浅,甚至还没认识到或者曲解“安全文化”的作用,这样做,“病”看似治好了,但“病根”没去。
3、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吗?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安全”,不是“文化”!很多企业把安全工作这么一“文化”起来之后,“安全”变得“花花绿绿”地浮躁起来了,“红旗飞扬”、“轰轰烈烈”地运动起来了……。都是“文化”惹的祸!其实呢,“安全”工作更需要冷静、理智思考管理体系有哪些漏洞,需要缜密、扎扎实实解决安全隐患细节……,这是个价值观认识的问题。
4、可测量的安全文化才真正不“虚”!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 L. Thorndike)在1918年提出了“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的观点,也就是说任何现象,只要客观存在,就有数量性质。同样,安全文化的存在也是可以量化和可测量的。通过由傅老师领导的矿大(北京)安全管理研究中心研发设计的“安全文化在线分析系统(SCAP)”及“安全文化定量测量问卷”,可测量出企业安全文化的现状及缺陷改进点,安全文化不再是“虚无缥缈”,而是“一目了然”,能“看得见”。
5、安全文化没有行业之分!
安全文化的目的是靠“行为安全”来预防事故,而人的行为是有共性的,你能说煤矿工人和轧钢工厂工人他们的职业行为不一样吗,或者说这些行业工人的“操作动作”都有其“行业行为”的特点?那么,研究和总结所谓的“煤矿安全文化”、“钢厂安全文化”就变得没什么意义,国际上从来没这种提法。
……
理解能力有限,不知道我把“笔记”整理和解读清楚没?傅老师写这篇博文的初衷概括起来,是不是这样的观点:当前大多数企业浮躁、失败的“安全文化”在预防事故的链条里到底起了什么有价值的作用?!“杂乱无章的笔记”,或许是此地无声胜有声吧。不知道你信不信这个观点,反正我是信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