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高速公路飞来“死亡碎片”的人祸因素整理

已有 3664 次阅读 2013-4-28 12:26 |个人分类:广义安全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刹车毂, 人祸因素

高速公路飞来“死亡碎片”的人祸因素整理




2013年4月25日,青银高速淄博段,一辆行驶的大巴车挡风玻璃被从天而降的铁片(刹车毂)击碎,潍坊交运集团司机宋丰升胸口被击中,5根肋骨骨折肺部受伤……

2012年5月29日锡宜高速阳山段,杭州长运公司“最美司机”吴斌被一块飞入车中的铁块(刹车毂)刺入腹部击碎肝脏死亡……

上述2起事故的直接肇事者都是刹车毂,它堪称高速公路上的“死亡碎片”,直接威胁着高速公路上的所有过往车辆!综合整理了此类事故资料,发现导致“死亡碎片”事故的发生还是和“人的因素”有关:“刹车毂”怎么会飞出?它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人祸从而制造了“死亡碎片”!

1、刹车毂的危险性

国内货车基本都安装刹车毂,部分小货车采用液压刹车,轿车采用的是刹车盘,其中刹车毂是最容易碎裂飞出的。

刹车毂一般在车辆后轮,安装在套着轮胎的钢质轮圈内,与轮胎同速转动。刹车毂内有刹车片,长度一般在6-175px,靠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抑制轮胎转动。由两个半圆形构件组成的刹车毂,在刹车时胀开,一旦保护层坏了,就会碎成有锋利棱角的碎片,脱落飞出。去年,杭州“最美司机”事故发生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王教授根据大巴速度94公里/小时,和对向车道掉下刹车毂碎片的大货车最低限速70公里/小时,推算出碎片的瞬时速度为164公里/小时,即45.6米/秒,是手枪子弹速度的1/10。挡风玻璃厚9毫米,铁片击穿玻璃,只需0.0002秒。产生的冲击力,超出挡风玻璃的承受力标准4倍。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计算,击穿玻璃后铁片还以30米/秒的速度飞向吴斌的腹部,产生冲量约为90公斤米/秒,相当于2.5公斤铁片从50米高处坠落,砸中“最美司机”的腹部。

2、直接的人祸因素

(1)           刹车毂没有按规定保养

货车刹车毂常规保养三个月一次,收费300元。日常保养要加注黄油,行车前检车。

(2)           刹车毂没有及时更换

轮毂需要每年更换一次。大货车司机不愿意更换新轮毂,可节省这笔费用。解决办法呢,由于更换新刹车片时与有划痕的旧轮毂贴合不好,影响刹车,就到修理部对旧轮毂打磨处理,将就使用。

(3)           更换便宜的或翻新的刹车毂

货车为降低运营成本,更换便宜、翻新的刹车毂,却把危险留给了过往车辆。

(4)           超载、路况不好刹车频繁加速刹车毂老化

车辆长时间超载、路况不好刹车频繁(原因不去分析了),加速刹车毂碎裂和脱落。大货车制动轮多,刹车毂脱落不易发现,高速公路上,刹车毂瞬间脱落的小声响根本听不到。

(5)   改装刹车制动,致更大隐患

很多长途货车都对刹车制动进行了改装,超载严重的大货车几乎都安装了冷却滴水装置,防止频繁刹车造成的刹车毂高温烧红,引起爆胎或引燃轮胎,其反作用是,在烧得发红的轮毂上滴水冷却,更易引起刹车毂碎裂。

……

3、间接的人祸因素

(1)货车制造商方面

15万元左右的大中型货车一般采用毂式车轮制动器,如果采用盘式制动器将增加车辆制造成本3000元,40万元以上的货车才安装盘式车轮制动器。而欧美采取强制标准,货车必须安装盘式制动器,我国尚没有这类标准。

(2)汽车零配件尚无国家安全实验标准

众多零配件厂商自行定制,其质量和安全性可想而知。美国的汽车零配件有严格的实验室检验标准,出厂前要经过20-30万公里的检测。

(3)汽修行业的问题

为了利益,汽修企业对关键配件如刹车毂进行翻新,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我国只有车辆报废标准,没有关键零部件如刹车毂更换的相应规定

(5)车辆年检执行不严格或根本不年检

车辆年检不找那些“中间人”根本过不了关,相关部门会折腾死你,给了“中间人”小费后,即使不年检也可过关,可怕吧。

(6)管理的问题

车辆定期保养和日常保养,虽然有规定,但执行不严格,或为了多创造效益,根本不进行保养。交警检查超载车辆执法不严或“变形”等等。

(7)司机安全素养的问题

特别是货车司机,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更差……

(8)新闻报道的取向问题

新闻报道在这类事故发生后,报道重点集中在如何救援、司机怎么最“美”、领导怎么重视等等,安全反思的报道少!

……

此博文不是我的创造,只是费了一些时间对相关报道进行了要点整理。其实任何事故发生的背后,你100%都会找到“人祸因素”,反思并总结这些“人祸因素”,能使我们找到预防此类事故不再发生的切入点,解决“人祸因素”,真是迫在眉睫!当然解决的时间会很漫长,但只要开始做就能看到希望!我们除了呼吁推进解决的进程,还要做的是,如何防范“不被他人伤害”。

“人”是任何安全系统里最不可靠的危险因素,“他”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危险性极大的“动态危险源”,你基本无法知道“他”在想什么,想了以后又会采取什么样的不安全行动,“他”不象机器和工艺流程那样“听话”。

参考资料:

1、         杭州日报相关报道

2、         中国安全生产报“偶然事件背后隐藏的必然因素”等相关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684804.html

上一篇:广义看,任何事故100%都与“人为因素”有关
下一篇:在生存方面,动物比人聪明
收藏 IP: 119.114.27.*| 热度|

6 翟自洋 马小池 李宇斌 ycjyf sunxiaofei Majorit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