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在San Francisco参加TCT(Transcatheter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会议的时候,和两个研发同事去了斯坦福大学,当时从胡佛塔俯瞰整个校园的时候,感觉的只是其校园景色的美丽。昨天斯坦福的Peter Fitzgerald教授(http://biodesign.stanford.edu/bdn/people/pfitzgerald.jsp)造访先健科技后,才进一步感受斯坦福和硅谷的创新氛围。虽然他对我们的一些项目表示了一点小吃惊,但我不敢窃喜,因为外国人有礼节性恭维,不知是真是假。因为大家都是从事心血管介入器械的研究,就从这个领域说开去。他说临床上没有满足的需求(unmet clinical needs)很多很多, 随便哪个都是创新机会,每一个需求都可以有很多种解决方案,这样发散下去,就有非常多的创新工作可以做,不指望所有的需求都被满足,不指望每一个方案都会成功,但作为整体,总有创新方案可以成功,总有临床需求会被满足。这就是斯坦福的创新眼界。从他们眼中,有太多新的东西需要尝试。
反观我们,为什么总是在跟着别人走?还有脸说,没有仿制哪来创新?从产业角度,在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中,创新路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我们的创新体系从开始识别需求就出现了问题。临床需求不是从生物材料论文中可以识别的。生物材料业者是在给医生做工具,只有医生才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工具。
我在另一个学术会上,和中国一个学者聊天,说到聚乳酸的炎症问题没有解决,我说根本没有这个问题,最后大家不欢而散。解决聚乳酸炎症问题就像有人饭吃多了撑死后,需要解决“米饭会撑死人”的问题一样。
中国还有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材料学家在解决临床问题,而临床专家在解决材料问题。
大学研究从文献综述开始,企业项目立项从专利分析开始,同一个方向,文献综述和专利分析后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研究课题。
资本投入和利益回报在中国都已经不是问题,一个真正的、符合临床需求的生物材料创新成果一定会得到资金支持并使创新者得到巨大利益回报。
和斯坦福比较,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创新意识、临床需求识别模式、多学科团队协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