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hotdo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hotdog 为全球医生和患者提供安全创新的心血管医疗器械

博文

也谈“博士在企业工作之痛” 精选

已有 26199 次阅读 2013-10-4 12:43 |个人分类:胡扯篇|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博士

看到那篇“博士在企业工作之痛”博文,感慨颇多。博士(后)进企业可能成为未来博士后们主要就业途径。我们企业2010年开始招收博士后,已进站10多个,出站4个。当然也有博士,博士后直接来公司工作的。

就应届博士后待遇而言,我们公司属于中等偏上吧,起薪8000/*13/年,对新入职的博士后而言,奖金平均每年5万,深圳市政府每年给每位在站博士后税后8万(PS:现在提高到税后12万),这样,每年收入大约相对于税前25万。另外还有免费住房,免费午餐及其他福利。如果业绩突出,工资和奖金都会大幅度提升。更优秀的骨干工程师会获得期权股票激励。我们有完备的职业培训知识体系,强制要求骨干工程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会见国际KOL,强制要求工程师进入手术室观摩手术,我们有付费的国际化的医生顾问团队和国际性的学术数据库资源。

我们研发实验室的仪器基本都是国际主流品牌,主要集中在3方面:材料学,生物学和与心血管疾病产品有关的专用测试仪器。以材料学仪器为例:日本电子的扫描电镜配英国牛津的电子能谱,安捷伦的原子吸收光谱,3个高效液相色谱(安捷伦、岛津,一个国产),2个气相色谱(安捷伦,一个国产),赛默飞世尔的红外光谱,蔡司的金相显微镜,梅特勒的扫描差示量热仪,GAMRY的电化学工作站,WYATTGPCSCIEX公司的LC-MS/MS,Bruker 的分辨率0.5微米的microCT全套美国标乐的切割磨抛制样仪器等等,除TEMGC-MSXPS有固定外协单位外,几乎可以在自己实验室里完成所有材料学,生物学,药代和动物实验。

我们近几年的研发投入占公司销售额的20%左右(不包括实验室建设费用),人均年研发经费大约40万;近年参与一个国家973项目,2863项目(因为我们名义上是外商独资企业,没有主持国家项目的资格),主持省市科技项目10多项,每年获得政府无偿科研经费资助在1000万元以上。

早期我把博士后集中在一个部门,让第一个入站的博士后管理,通过项目合同给他们足够的权限(人,财,物),约定产品开发期限(项目)。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他们变成一个小圈子,沿用学校里的体系,组建不起来一个适应于公司产品开发的多学科团队,本行业的强制法规被漠视。

在大约2011年开始调整,新入站的博士后和公司的其他新入职员工一样,每个新员工配一个导师,为其试用期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定期沟通检查。当然原来分配给博士后的项目继续给他们做,但拆分到不同的项目部,强制指派骨干员工进入团队协助他们。我想这时又出现了其他问题,一是博士后的心态问题,因为给他配的导师虽然是本行业从业多年的骨干员工,但学历不一定是博士,另一个是他们的工作的重要性也与普通员工一样了,没有机会主导一个项目,失落感应该是有的,虽然没有人主动提起。

随着当时主导项目的博士后陆续离站,评估发现所有安排给博士后的项目远低于预期。

事后总结,最大问题是没能建立适合产品开发的团队,其次是对法规的漠视,再是数据不严谨甚至造假(在本行业数据造假可能导致刑事后果)。本人也备受打击,一度对博士后招聘失去兴趣。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后,我目前建立了这样的制度,自己感觉效果好很多:

1,  招聘博士后的时候,确定人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管理他们职业规划的心理预期,比如必须从底层具体工作做起,真心接受骨干员工的培训和指导,尊重行业法规。让他们明白,在本行业想成为骨干,并单独带项目至少是3年以后的事,因为我们行业强制法规多,产品不符合法规无法取得注册证并上市销售。

2,  和普通新员工一样,除我这个挂名合作导师外,安排一个骨干员工做其真正的导师,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实施,进行试用期答辩,不能过关的不能入职(入站)。

3,  开始只在项目中做具体的技术工作,但不断给他其他方面的锻炼机会,加速其职业提升。

在此,也给计划去企业的博士们建言:

1,  找准合适的企业:小企业没有资源,可能只把你当花瓶,因为你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收益,你真正被重视的程度也不会很高(工资,职业培训)。大企业可以提供你技术上的必要手段和职业训练的平台,但你要从底层做起。

2,  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博士学位只证明在某专业上的训练,和企业期望的骨干员工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我和我的博士后打比方,你本专业知识只占我们要求的30%,还有70%需要从头学起,具体是行业法规30%,专利和知识产权知识10%,生物学知识10%,临床医学20%。你可能会想,这些我都知道一些,但我这里要求骨干必须是专家级的。下面以大家稍微熟悉的知识产权为例来说服大家:很多博士在大学里都写过专利并获得授权。但到了企业,那些训练可能也就是30分或更低的水平。企业起草一个专利前,要查阅全球所有在先专利和文献,并分析其保护点和法律状态,一是为了规避别人专利,一是保证自己专利权益的最大化,我们这个阶段最长的会花2年时间,研发工程师和专利工程师共同合作,形成几十或几百页的分析报告;专利起草过程中,要进行反复试验和文档修改,确保概念和方法的可行性和具体化,不会给后来者留下机会,这个阶段最长的也有1年多时间,专利文档最长的也有几十页或更长。我想大家也都注意到,国外企业的专利说明书都是几十页或上百页,我们大学研究所的专利说明书,一般不超过10页,这不仅仅是文字数量的差异。在我们这个行业,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的项目转让,即使没有拿到产品注册证,一般转让额都是亿美元数量级,而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项目,即使拿到注册证,也只有百万或千万人民币级的价值了。两者之间的差值就是专利的价值。类似的,生物材料领域的博士们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大约也只是我们要求的30%,临床医学的知识可能更是生物材料博士的短板,我们的技术骨干也要求流利的英语口语和医学、生物学和工程英文词汇量,便于和国际KOL交流。企业给你提供的全方位的职业训练机会,会让你感觉到比学校学的多得多,但前提是你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放下自尊,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提高。

3,  团队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企业都是大团队协作,我们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是工程,生物,临床医学,法规等学科的人组成一个有机的项目开发团队来工作的。你必须把自己放进这个团队中,与其他学科的人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你给别人提供了团队支持,别人才会给你提供团队支持。很多博士不是没有团队意识,但很多是内向型的,不善于和人打交道,这样就不利于通过团队合作获得你需要的资源。

4,  学会做一个好员工:企业员工的任务就是把指派的工作做好,是目标导向的。也就是说你的工作可能包括最琐碎的日常事务和最专业的技术工作。企业一般来说都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你要想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展,不能指望别人或你的上司把所有前置条件都给你准备好,而是要自己通过团队协助,主动争取必要的资源。我也反复和我的博士后们说,从上司的角度看,优秀的员工是那些无条件地,多快好省地完成指派任务的人。

5,  薪酬预期:企业早期可以因为你是博士,提供相对高一些的薪酬,但从长期来说,其薪酬只唯一地和你对企业的贡献对等。这个转换时间也不会很长。所以,要期望比学士、硕士们更好的收入和职业发展,就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企业可以低工资雇用一个学士、硕士,但不会低工资雇用一个博士。从这个角度看,高学历是劣势,也就是说,你没有成为平庸的权利,只有成为骨干才能在企业干下去。

6,  成就感:在大学发表论文和获得项目资助是成就感所在。而在企业一般不积极鼓励发表论文(发论文要符合公司利益),项目申报还是鼓励的(我们公司今年也有2个博士后获得博士后基金项目资助,且因此出站后市政府会给其个人几十万的经济利益)。成就感在于你开发的产品成为全球主流产品,你个人也因此获得经济上的巨大回报,你个人的职业知名度也因为你的项目成功而提高。当你成就了这些之后,你一定不会再羡慕大学里发论文的老师和同学,反而因为在企业而自豪。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在于有更多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出现,有更多的技术人才在这样的企业框架下从事创新活动。

也借此文给我的博士后们道歉,因为我自己在培养企业博士后方面的经验缺乏,使得大家跟我一起经历挫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5037-729944.html

上一篇:转身-半推半就
下一篇:深圳和南京大学
收藏 IP: 203.86.27.*| 热度|

27 武夷山 曹聪 韩书庆 张士宏 徐锋 汪晓军 王涛 郭燕茹 张冠军 毕鹏翔 梁洪泽 陈敏 彭真明 周海春 张珂良 苏金亚 陈霄 吴桂生 张庚宇 魏国 李莉 张强 biofans yunmu wgq3867 lffei micko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