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改变命运的科学 精选

已有 4922 次阅读 2009-10-28 11:21 |个人分类:主编心语|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 命运, 重金属, 济源

  与米兰·帕尼什(Milan Panic)的交流,听到最多的就是“科学改变命运”这样的表述。这位已经80高龄的前南斯拉夫总理应《科学新闻》之邀于10月23日在北京大学进行的“科学新闻大讲堂”演讲,也不断强调着这一点。

  另一方面,尽管在前南联盟内战关头作为总理力挽狂澜,帕尼什却总是否认自己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自己终生的定位只有科学家和企业家两种,而科学家与政治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是不妥协的,总是沿着追求真理的道路向前、向前、再向前。

这也恰恰是我们这一批“科学新闻”的追求者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目标。而且,随着我们杂志工作的展开,尽管服务职业科学家仍然是我们的核心定位,但是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把关注的视角停留在科学界内部。

  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科学的解决方案,科学的确需要从SCI和影响因子的堆砌中,走到更加广阔的现实中,我们这份紧密联系科学界的杂志也一样。

  事实上,让科学和科学家能更好地改变社会,也是我们服务职业科学家这一理念的体现。

  于是,我们的记者深入到河南济源污染的最前线,聆听饱受重金属污染之苦的村民们的哭诉。我们也在夜半时分到多家据称已关闭的工厂去踩点,呼吸那白天完全闻不到的偷排出来的废气。与社会媒体不同,我们出发前和工作中,设计了包括取样在内的周密的方法。

  同样,当村民们知道我们是来自中科院的记者,他们立刻围了上来,不仅仅是控诉污染之苦,更多的是迫切了解孩子们(当地尚未对14岁以上者进行血铅检测)血液中那数倍于正常标准的铅含量到底会给他们的终生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在那一刻,我们深知科学的重要性,而我们进行的调研所显示的环境与健康关联研究的不足,也让我们痛感科学的缺位。

  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获知当地领导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称,“如果我们的企业达标,符合国家标准,要完全都关闭的话,将对我市的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当政者该怎么办?媒体和公众该怎么办?科学界该怎么办?

  答案其实很明显。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发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但是这样的观点被地方领导们接受了吗?我们的科学界做出了足够的工作,解释和披露了此类伴随发展的灾难吗?我们的报道显示,与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不足一样,科学界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很缺乏。

  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科学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265606.html

上一篇:应苏青老师要求,公布约稿邮件
下一篇:重建科学精神
收藏 IP: .*| 热度|

9 薛长国 刘进平 吴电明 吴飞鹏 任国鹏 钱磊 苗元华 柳东阳 贾伟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