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gg

博文

有时候温柔的安慰才是穿肠毒药

已有 3357 次阅读 2013-4-15 03:50 |个人分类:生活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毒药

有时候温柔的安慰才是穿肠毒药

一女性朋友A又找我抱怨工作上的种种困难。

事情的缘由很简单:她从国企跳槽到外企大半年,部门经理让她协助外籍工程师T制定一个技术改造计划,并特意交代她如有不懂的事情找公司里的老工程师H咨询。结果这位妹子在未和外籍工程师T及老工程师H沟通的情况下,对新接触的技术工艺也不细致研究,凭着自己的推测制定出一份工作计划交给部门经理,结果可想而知,遭到经理的严厉批评,TH也抱怨她合作能力差!

为此,她大哭一场后找我这个异性闺蜜寻求安慰。

A:我今天被两个变态同事坑死了!

本猪头哥:咋啦?

A:经理叫我协同T做个技术改造的计划,这个技术我以前在国企从没接触过,我压根就不懂。结果我去找T,你是知道的,我的外语水平哪能完全听懂他的话啊,他balabala说了一大通,我基本上就没听懂几句,经理催得又急,我知道自己想了一份计划书交了,结果经理十分不满,把我好好批评了一顿!

本猪头哥:我晕!你听不懂T的话,你可以让他写给你看嘛,你怎么能自己瞎想造一份出来呢!

A:你是不知道,T平时对我就拽拽的,怎么可能因为我听不懂他说什么就为我写下来呢?

本猪头哥:你试都没试过,就肯定人家一定不会啊,再说你又不是让人家写全部,只是关键几点就行啊。

A:你是在学校待长了,说话总是想当然,T不会给我写的。

本猪头哥:好吧,好吧,我没经验,那当时既然经理说你还可以找H沟通,你为啥也不试试呢?

A:快别提H了!他平时对我就两张脸,在经理面前就对我一个样,说配合我工作,不在经理跟前,就基本上不搭理我。上次我问他设备上的那些按钮的英文含义是啥,他说不用我管,我咋不用管呢,那设备我也得用的啊,我没办法,就自己猜的意思,然后贴在上面,他看了后,也不跟我搭话,就是自己在那笑了一下,挺得意的样子,我估计我猜错了不少,他也不告诉我!

本猪头哥:啊???!!!那你下班后也不回去认真查查?

A:你以为跟你在学校一样啊!我下班不累啊?我下班就不想管工作的事了,哪有劲查什么资料啊……

本猪头哥:你自己的工作上的东西都不查,你也……唉,你这以后怎么混啊!

A:你总是这么武断,要按你在学校的办法查什么资料,上网搜什么信息的,上班和上学就是两码事,你又没在公司工作的经验……(有点不耐烦了)

本猪头哥:嘿嘿,说来说去,你遇到的事情还得自己主动解决啊,要不然你这工作怎么坚持下去?一说你快进这个公司小半年了吧,要你每天下班捡一下外语,你嘴巴上说说,也没行动,到现在连听同事说话都困难。

A:好吧,好吧,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你们都认为都是我的错行了吧!您们也不想想我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这个技术……

A:我跟你说我的事,是想让你听听我的处境,我就想找人倾诉一下,结果你也批评我,你又没在公司上班的经验,不觉得自己很武断吗?我以前在国企的时候混得多好,大家都喜欢我,现在进了这个外企,遇到这两个变态同事,我快烦死了!!!

本猪头哥:外企和国企肯定不一样啊,你以前……(被打断)

A:你别说了!本来就心烦,我以后再也不会跟你说工作上的事情了!原本跟你说说话,就想让你同情一下我,可你真是……

本猪头哥:呵呵,又来!你上次也说过这句话啦。

A:好吧,那我不打搅你了,我下班回去就把你拉黑!你也别理我了!再见!

话音未落,头像立马变黑,谈话就此结束!

每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都会遇到难处,这时找人倾诉总比一个人憋着好!我也曾在无助的时候找人唠叨,像祥林嫂一样诉说自己的委屈!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请珍惜你的倾诉人!不要让他(或她)一味成为你负面情绪的宣泄地,负能量的吸收场!坏情绪也是会传染的,你怎么知道人家就一定会不受你负能量的影响呢?并不是人人的心理都足够强大!

更重要的是,成人世界中同情很容易,有时甚至很廉价,在当下的日子,眼泪未必比口水精贵!与其要别人对你有同情心,还不如请别人有同理心!试图站在你的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哪怕听起来再荒谬的解决之道总比几声“你好可怜啊”“你受委屈了!”更实际,起码你得自己面对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在安慰中长大!遇到困难和委屈,朋友一味的温柔安慰和泛滥的同情,有时候才是真正的穿肠毒药,只不过你笑纳的时候也是一脸烂漫!

是以此文自勉,世界很大,网络很小,本文部分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另:同情心只代表当事人看到了他人失败的结果而产生怜悯和同情,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在感慨。因此持有同情心的人会渐渐滋生出一种幸福和安逸感。

同理心则不同,同理心在心理学上又叫共感、同感,移情,是将心比心地把当事人换成自己,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拥有同理心的人,往往能够真正站在失败者的角度,情同此心、事同此理地去总结他人失败的教训,并从教训中看到对自己的警示。因此,持有同理心的人会渐渐滋生出一种责任感和危机感。

   ——《成绩是总结出来的》P44(张建华/张丽,2000年,北京出版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49091-680223.html

上一篇:举起你的拳头
下一篇:在总结中不断成长
收藏 IP: 60.55.11.*| 热度|

4 朱云云 张鹏举 zhangcz07 qqlist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