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怎么对待这个开放的,怎么理解的开放的,开放的收获是什么,你怎么做到这一点,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笑来作为一个大咖,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思想上,都是巨人了,但是自己在推特上关注了17000人,这是非常让我震惊的。这种意外收获就是某一天突然看到了比特币,从此自己的世界有打开了一个缺口,多了一个生路,这个意外让他成为更大的金融大鳄。这个问题是非常需要我们注意和学习的一个态度,时刻保持自己开房的心态。而不是自我心房的紧缩和关闭。想要认识升级就要有勇气拥抱痛苦。思维越狱,真正自由的主动思考模式,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思考质量和能力,不断的接近问题的本质,单环的学习一方面给予我们引导,另一方面,也在禁锢我们的思想。当你的认知变得越来越完善的时候,你也在悄悄的阉割自己的认识能力。
我们任何的认知都是一个认知模式跟现有的现象和事实之间的一种契合。你对外界的认知变成了你现有的模式的一种投射,就像医生看谁都是病人,就会用他熟悉的方式看眼前的一切。实际的认知模式是不断的突破你既有的不断闭环的世界,打破它,然后再重建一个认知框架。不要妄想用一门学科解决所有的问题,自我设限,让自己的认知模式多一个缺口,让更多的声音进来,打开一个缺口就是一条生路,也是对自己的解救,使自己更加的开放,让自己意识到以前看到却无感的东西,很多时候效果是多个维度共同体验塑造的,一个深刻真理的反面可能是一个更深刻的真理,我们不能妄想简单的答案就能解释复杂的世界,手里拿着锤子,觉得那里都是钉子,一锤子锤下去。如果世界存在真理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分得真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认知到自己的无知和局限,不断的清晰自己的认识思维框架,只有不断的了解自己,才能不断的更新和补足,才能一针见血,切中时弊,使自己的成长速率是保持快速的增长,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不断体验和感受新的自己,这将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我们的自我意识实际上就是一个将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汇总起来的过滤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相,往往是那些进化上有利于我们生存的东西,或者是我们主观上主动愿意自我验证自己的思维的东西。没有自我意识过滤自己的偏见,就很可能形成很多忙视和盲维,会阻碍我们的认识升级和迭代更新。
最近个人在学习网上的课程,Learning how to learn,这里面就从脑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人类学习的模式,我们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涉及到两个思维模式,即专注思维模式和发散思维模式。据认识神经学家的研究,我们平时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这两个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于已有观念,运用专注模式即可,在已有的认知里寻找解决方法。而对于新的问题,未知的概念,我们不能死守着早已经习惯的专注模式,而是要从自我的思维模式中跳跃出来,运用发散思维,让着新的概念在开阔发散的大脑中移动遨游,不但搜索能够让其着陆灯认知着陆点。多维度的看问题,能够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之间互相切换,实现自我真正的认知提升和加固。就像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识思维模式从那里封闭,就从那里打开。好比你因为什么原因进来的,你可以因为这个原因出去,不论是兴趣,利益,责任等,做事情要给自己理由,一个意义,甚至是一个仪式感,能不断的提升与解读的意义和仪式感,否则连为了什么都不清楚又何苦为难自己。寻找自己做某件事或者阅读某一类书籍的意义,比如喜欢某个人,能让他更好的帮我们看待这个世界,他就是我们的一个望远镜,甚至是天眼。找到自己的意义,能帮助我们深入,也能在遇到预期与现实出现矛盾的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意义。不但要问自己在这里获得什么,也要问我没获得什么。
学习新的维度就是要弱化自己自己我意识的干扰,拥有更多不受自己主观偏见限制的维度,不断的接近认知自由的新边疆。让自己的认知模式有不断的收缩和不断的扩展延伸的弹性和势能,形成立体的思维视角,就像线比点,面比线,体比面都是力量的升级,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角逐。
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里一首诗歌,风筝,那片风筝多么像我们的思维的幻觉,常常以为自己在自由自在的向远处和高处飘扬,享受这自己的快乐,实际上你永远都挣脱开手中的那根线,而手中的那条线早已经划定了我们的活动范围。
如果你的思维或者思想不能不断的越狱,你所谓的自由就不过是放放风而已。不知道你听到这句话会不会感到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