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d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eady 让每一天过的更有意义

博文

减肥良方----酵母粉

已有 5015 次阅读 2012-2-9 20:18 |个人分类:生活百科|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蛋白质, 减肥, 动态平衡

引起人体肥胖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先天性的脂肪细胞异常,各种原因导致的肥胖都可以理解为体内代谢不平衡的结果。脂肪在人体中一种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能量的储存形式,因此,肥胖也可以说是体内能量过剩的一种表现。所以说,减肥的最根本宗旨应该是想办法把体内多余的能量代谢掉。

人体内能储存能量的营养元素主要是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它们的代谢存在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网络,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蛋白质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构成了生命基本活动所需的各种功能蛋白,并不是体内主要的能量元素,但对于各种能量元素的转化和动态调控是最关键的,保证能合成足够的功能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糖类在体内的代谢较快,只作为短期的能量供给元素。脂肪能在体内长期储存,是长期能量储存的形式。糖类可以转化成脂肪,在体内糖供应充足或机体经历过长期能量匮乏刺激下,能激活体内的脂肪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脂肪也可以转化成糖,但由于进化的不完美,人体在经过脂肪转化成糖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生成酮体,酮体会改变血液的pH值,会严重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因此,脂肪代谢是不能操之过急的,换言之,减肥不应该急于求成,否则一定事与愿违。

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合成,人体有8种氨基酸不能通过体内的营养素转化而合成,必需依靠食物摄取。所食用的蛋白质的优劣也是用这8种氨基酸的含量来评价的。八种氨基酸都含有的蛋白称为完全蛋白,动物肝脏、蛋类、酵母粉、牛奶是最常见的完全蛋白质来源。蛋白质也是维持人体免疫系统和消化功能所必需的,抗体的合成、免疫细胞功能的维持、消化系统粘膜的更新和营养元素的吸收无不需要充足的必需氨基酸供给。因此,保证摄取足量的完全蛋白是提高机体抵抗力、保持精力旺盛的必要条件。蛋白摄入不足就会加速衰老,因此,永葆青春的秘密就是保证摄取适量的优质完全蛋白。酵母粉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较合适,动物内脏由于不可避免的含有各种毒素代谢中间体,会有更多的副作用,酵母粉则不会含有这些,所以酵母粉是完全蛋白的上上选择。

除了主要营养元素外,维生素也是实现正常体内代谢的必需元素。所有维生素都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但有的维生素能够通过肠道内共生菌合成。维生素B类是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重要元素。维生素B是最容易缺乏的,现在精加工的食品中几乎找不到维生素B类,目前只有四种食物中含有足量的各种B族维生素:肝脏、酵母粉、小麦胚芽、米糠。所有的B族维生素需要协同发挥作用的,单独补充某种维生素B会导致其他种类维生素B相对的缺乏,只有获得完整而充足的维生素B类才能有效激活体内的代谢。生物素能缓解压力,肌醇能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烟酸可以使人乐观,生物素、叶酸、泛酸以及对氨基苯甲酸能影响毛发的颜色,等等,维生素B类的生理功能太多了,缺乏维生素B类也会导致很多尸体的不适和疾病。动物肝脏和酵母粉是最廉价的优质维生素B来源,道理同上述,酵母粉是更合适的选择。除了酵母粉,酸奶也是重要的增加维生素B供给的选择,酸奶中含有益生菌,经人体吸收后会在肠道内改善微生态,能生成更多的维生素B,也可以通过增加酸奶的摄取量提高维生素B的供给。

酵母粉也会增加饱腹感,减少食欲,也是它有减肥作用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减肥这还经常会有一个误区就是避免脂肪的摄取。过量的脂肪摄取当然不好,但也不必谈脂肪色变,人体也需要两种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植物油是这些必需脂肪酸的最佳来源,我查到的大豆油是最好的必需脂肪酸来源,其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比例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是和人体最接近的,吸收后最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尤其是其中的卵磷脂,对于大脑和增生活跃的组织是必需的。橄榄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太高,并不是最好的脂肪酸来源。(这方面需要当心被一些人忽悠了)。每天控制在25g大豆油的摄取是最理想的。(这个数据来源于卫生部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脂肪还是一些脂溶性维生素、胆固醇和激素的溶解介质。

总之,减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或者最好的做法就是放弃减肥的想法,改为追求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是颠覆不灭的真理。当你形成了科学饮食的习惯,把均衡饮食作为自己生活的一种追求,你就会在不经意中发现自己的体重完全恢复正常了,皮肤也越来越好了,会让你更加自信的去享受每一天。

关于均衡饮食,说实话,很难做到,最好的依据是卫生部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但能做到每天按照里面说的几乎不可能,因此,健康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的东西。

参考美国著名营养学家阿德勒.戴维斯的名著《吃的营养科学观》整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3379-535823.html

上一篇:我对“孙见坤”现象的看法
下一篇:突围人生的困境
收藏 IP: 124.16.1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