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免此类事件重演,必须提升出版各主体的信息化应对水平,应兼顾主要教材和教辅资料,不能顾此失彼。
作者: 肖纲领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及生物教材必修课本,其提供的有些学习网址,学生登录后发现是黄色界面。这种干扰和误导学生学习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该出版社予以了证实,并称系网页遭到篡改所致,专业人士则表示,其原因是原链接网站的域名被抢注。
按照传统的出版环节,教材出版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如编著者的专业规范、专家审稿与出版社的“三审三校”制度,还有对出版社编辑人员的“专业性”“细节把关”的重要要求;同时,出版的监管机构也能聚焦于相关领域,监管有其针对性。这些都是纸质教材出版质量的坚实保障。而这种因网站篡改或域名被抢注的现象,超出了对传统编著者、出版人员和监管机构的常规要求,无疑给当前的教材出版提出了“信息化应对”的新挑战。
可以说,出版物的发展史就是技术进步史。在过去较长时间里,因网络信息技术的限制,在教材中编入相应学习网址的情况并不多,随着当前信息和网络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学习平台的崛起,线下与线上教育内容相结合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趋势,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也已是出版物中的重要形态。因而,教材中附上网络链接的现象只会逐渐增加且成为一种“标配”。可见,此次出现的现象,确实有其突发和非常规性的一面,但也不会是孤例。
在某种程度上,这次事件给教材编著者提了个醒,如何链接正规合法的可靠性网站,保证教材网络链接不被篡改和域名不被抢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出版人员提出的新挑战则是,他们不仅要确保教材内容的专业和语言规范性,还得检验教材中所附带的网络链接内容合法合规,无碍于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根据《刑法》第286条有关计算机信息存储、处理相关的规定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款,网站被非法篡改和域名用于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法规的相关处罚。在这方面,监管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当然,这也要求教材编著和出版相关人员能充分了解出版信息化有关的法律和政策,对于一些有损出版物信息化建设的违法及恶意行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在一个开放的“互联网+”时代,封闭之路行不通。未来的教材出版将不再是内容孤立的世界,而是线下与线上的有机融合,如果编著者、出版社和监管者对教材出版涉及的网络世界保持狭窄的视野或掉以轻心,就会形成纸质内容和网络真实内容的信息不对称,教材涉黄事件极可能会循环往复。
避免此类事件重演,必须提升出版各主体的信息化应对水平。以编著者链接正规的、可信赖的专业网站为前提,出版社有必要加强与出版物相关的信息内容出版前的准确校对,出版后的及时排查、舆论应对及依法投诉、维权;监管上,信息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从事教材出版信息化非法活动犯罪分子的处罚力度,教材出版监管部门则要转向“网络导向监管”,促进出版社的高度重视。需指出的是,不论哪一个主体,对于教材出版的信息化应对,应兼顾主要教材和教辅资料,不能顾此失彼,且要就教材出版的信息化内容出台标准,建立相关应对制度,明确规范的应对程序。(肖纲领)
详见:http://learning.sohu.com/20170302/n482157160.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