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对人文社科学者的评价:下载量和引用量哪个指标更合适 精选

已有 45577 次阅读 2021-11-12 12: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83efbce0ly1gw92j6qts7j20m80guwmj.jpg

前段时间开会聊到一个话题,如何评价人文社科学者的工作?记得当时说了两句话,感觉有些普遍性,记录下来。第一句话:人文社科成果的目标定位。它是揭示人类思维与社会运行规律的学问,最终落脚点是服务社会。这个定位是与自然科学完全不同的,后者是揭示自然规律的,只要有少数人掌握、会用就可以了,大多数人享用成果带来的福祉即可。第二句话:下载量反映的是社会的关注度,引用量反映的是专业共同体的关注度。从成果的传播角度来讲,下载者可以是专业人员,也可以是业余爱好者。从人文社科成果的目标定位角度来讲,下载量更符合人社文科的目的:影响最大多数人。因为,它让人文社科知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从而实现了它塑造社会认知的目的。相反,引用量只是专业小团体的热点与共识,它离影响社会还有很长的距离,这有些类似于人文社科领域的基础研究的味道。再者,人文社科涉猎领域的广大无边,导致受众被分流,关注被稀释,由此达成的共识相对较少,因而,人文社科成果的引用量普遍偏低,这也是人们倾向于热点领域的原因所在,毕竟在热点领域更容易被关注到,成果也更容易获得承认 。

综上,下载量和引用量都是评价人文社科学者工作的有效工具,虽然都具有累积性,但是引用能反映特定时期内学术共同体的关注热点,而热点不见得就是前沿,有些热点是炒作出来的;从长期来看,下载量指标更能反映人文社科学者的影响力与成就。

df00e2e7-f73e-4a99-83d7-5e3e8676dfbf_eng-032020-good-reputation.jpg

R-C (13).jpg

【博主跋】转眼就冬天了,这一年又要过去了,内心感觉空落落的!最近杂事太多,疲于奔命,小店也是疏于打理,好在这周课程都结束了,希望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312105.html

上一篇:遇见,除了喜悦还有些许遗憾
下一篇:一项关于“科技创新人物”获得者的社会学分析
收藏 IP: 101.88.41.*| 热度|

18 武夷山 焦飞 郑永军 杨正瓴 刘立 宁利中 赫荣乔 赵凤光 李东风 曾杰 周忠浩 许培扬 黄永义 苏力宏 郭志成 蔡宁 简小庆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