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cunk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cunkuan

博文

“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之一:为什么要城镇化?

已有 3172 次阅读 2013-7-22 07:2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需求, 城镇化

今年四月初,开始考虑“广西城镇化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始终在思考这么若干个“元”问题:为什么要城镇化或者说农民为什么要进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好的”或“新型”城镇化相对于以前“不好的”或“传统的”城镇化有何不同?如何实现“好的”城镇化或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

这里,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城镇化或者说农民为什么要进城?这里,涉及到城镇化的需求问题。城镇化的需求或者说是城镇化对于农民(这里是基于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一认识)的吸引力在哪里?我想大概有这么几个:

一是就业机会。城镇化本身创造了就业机会,这一点在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已经全然彰显出来了,城镇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五通、七通甚至九通一平”、房地产开发等无疑需要大量建设者,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家政服务需要的增加,以及人口大量集聚本身也会产生商业服务需求。

二是城镇生活质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模型,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需求层次也不再停留在“吃喝拉撒睡”等基本需求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将会把我们的需求层次“带”到更高的安全需求(除传统的安全如社会治安以外,还应包括了环境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等更丰富的内容)层次,社交需求、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人口从农村到城镇。城镇生活质量需要满足“被城镇化的人”在需求层次上的提升甚至是“跃升”,才可能促进并巩固人的城镇化。这里的生活质量,不应简单为“吃得饱、吃得好”了。城镇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和群众环境意识日益提升的今天,环境质量在城镇生活中的地位与角色也不再是“打酱油”了,应是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及平等共享公共服务。当然首要的还应是但也恐怕不再仅仅是“衣食住行”,还要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社会各类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

上述三条分析以后,似乎就会涉及一个“老”话题,即“房子”不等于“家”,“新城”不等于“有人”。没有了上述三条(至少是这三条),建成再多的房子、再好再大的“新城”,也逃不过一个“空”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710163.html

上一篇:苗苗“语录”——“女儿小学毕业了”之二
下一篇:“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之二:城镇化考评如何避免“测不准”?
收藏 IP: 222.84.118.*| 热度|

2 马臻 ycjy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