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海洋的远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ying 系统科学与数学水手札记

博文

反思3——To Be or Not to Be

已有 7428 次阅读 2014-6-16 07:42 |个人分类:反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荣誉, 悲剧,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中以反叛的面目出现,抬起匍匐在神前,人卑微的头颅,以自由理性的自我作为世界的中心。古希腊典籍中张扬冲动、至情至性、快意恩仇英雄和诸神,打开了拘谨压抑的心锁,焕发出人的个性光芒,在单调乏味的中世纪灰白上,开始涂抹亮丽的颜色。

Piazza del Santo,Padua 圣安东尼奥大教堂外的小广场,一尊巨大石座上的骑马青铜像引人注目,他是1447年文艺复兴艺术家格太梅拉达为威尼斯将官Erasmo de Narni立的塑像。身体挺直的将官优雅地骑在健硕踢腾的骏马上,在神的庙堂之外,展示出人的性格魅力。他不是通过他的臂力,而是用眉宇中激情,凛然的眼神,沉静态度,呈现出人类征服的意志。

一百多年到了莎士比亚的时代,这个反叛已经从艺术上表现,进入人们头脑里的沉思。自由作为革命旗帜,摧毁旧制度的力量,无疑是生动活泼鼓舞人心的,但是反叛是依赖于旧的体系而存在,鲜活的进步只是除旧的快意,旧的体系被摧毁了,失去目标的反叛就会成为针对自己的利刃。要取而代之,必须建立起一种新的伦理标准来作为支柱。人文主义既然是以人为中心,要寻求一个自给的基础,就不可能以超越人类思想经验的价值为后盾,它只能尊奉人的性格和能力带来的价值。荣誉、意志、理性和不存幻想是文艺复兴的几大基石。

希腊神话里浪漫狂放的诸神,罗马时期理性坚毅的人物,这些在基督教上帝教化之外的英雄,都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文学家最爱用来反映人文主义的精髓。但是,自由是解放的诉求,欲望是动物的本能,理性只是工具,只有高贵的荣誉追求才是产生价值的支柱。

莎士比亚是西欧创建世俗文化的大师,他戏剧里的潜台词从来都是人文主义的。以罗马故事为题材的历史悲剧《裘力斯•凯撒》(Julius Caesar)【1】【2】就包含着对荣誉价值的深思。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罗马天才的统帅凯撒征战帕提亚凯旋归来,受到万众欢呼,元老院里许多人担心凯撒会称王走向独裁,说服受人尊崇的元老院领袖勃鲁托斯共同刺杀凯撒。剧中围绕着勃鲁特斯开始的犹豫,之后加入密谋进行刺杀,勃鲁特斯和安东尼精彩的凯撒葬礼上演说等事件逐步展开,最后以勃鲁特斯一方失去民心,兵败自杀,安东尼夺取政权结束。

勃鲁托斯是一个正直高贵充满正义感的善良君子,是凯撒信任的朋友,为荣誉而活的人。凯撒遭遇刺杀时奋力反抗过,但看到勃鲁托斯也拿着刀对着他时,心碎地说:“勃鲁托斯,你也在内吗?”

背叛朋友谋杀同僚,要越过道德和法律束缚,这需要心灵自由强大的力量。勃鲁托斯是一个敢作敢为信守自己价值观念的人,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为了正义杀死凯撒,因此可以理直气壮地将这意志驾凌于法律和传统之上,他在凯撒的葬礼上说:“并不是我不爱凯撒,可是我更爱罗马。你们宁愿让凯撒活在世上,大家作奴隶而死呢,还是让凯撒死去,大家作自由人而生?因为凯撒爱我,所以我为他流泪;因为他是幸运的,所以我为他欣慰;因为他是勇敢的,所以我尊敬他;因为他有野心,所以我杀死他。我用眼泪报答他的友谊,用喜悦庆祝他的幸运,用尊敬崇扬他的勇敢,用死亡惩戒他的野心。”

在之前的密谋会上,有人提议大家宣誓参与时,勃鲁托斯认为没有必要,“作为一个罗马人,要是对于他已经出口的诺言略微有一点违背之处,那么他身上光荣地载着的每一滴血,就都要蒙上数重的耻辱。”当密谋对有潜在的威胁安东尼也下手时,他拒绝了,他是为了国家,而不是个人权力做这事的。他是一个正直的人,连他的宿敌安东尼都认为:“他是一个最高贵的罗马人;除了他一个人以外,所有的叛徒们都是因为妒嫉凯撒而下毒手的;只有他才是激于正义的思想,为了大众的利益,而去参加他们的阵线。”

捍卫共和制度,反对专制,刺杀凯撒,如果出自一种坚定的信仰,他会始终是自信和无愧的,可惜他只是人文主义的英雄,他的头脑是理性的,思想是自由的,在杀人时能够问心无愧,是因为有高尚荣誉责任作为信念的支柱,他可以自由地设立价值观念来克服世俗的规则。但当没有一个高于人性的原则来信守,在“人性的软弱”时,愧疚咬啮着他的心灵,摧毁了他自由的信心。当自由失去了坚实的立足点,就被认为是虚伪的狡辩,与伪君子无法区分。他失去了民心,妻子为之精神错乱自尽,他深深自责,最后心智失衡,在失败中自尽而亡。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人物的定义为:“要想引起我们怜悯的角色必须合乎美德的倾向,他必须有某种程度的美德。……悲剧人物的幸福与不幸,取决于他们的行动……剧中人物的品质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勃鲁托斯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人物。他所有的决策在现实中几乎都是错的,唯有在荣誉上都是对的。荣誉是他作为人的支柱,他最后被荣誉压垮。现实不支持荣誉作为信念的基础。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DonQuixote)给人文主义的荣誉支柱另一个打击。堂吉诃德是个无私热情追求荣誉,对理想充满信心的骑士。但是只有在梦幻中他才是对的,现实将他打的头破血流,他把三十座风车看成三十个面目狰狞的巨人,崇高的荣誉在这里变得滑稽可笑,他为之英勇奋斗准备悉数奉献的美丽夫人,只存在自己的幻想中,在遇到真身时,才发现原来现实是如此的粗俗不堪。

人文主义的悲剧到了最后一站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3】【4】。这是上演最多的戏剧,研究这个戏剧的学术讨论几百年来浩如烟海。

哈姆雷特是丹麦的王子,叔叔勾引他母亲毒杀其父,篡夺了王位,父王的鬼魂招唤他复仇。不共戴天的父仇,国家的责任以及一切的道德法则都指示他要复仇,他也不缺乏这个勇气智力和机会。可是他在这最无可置疑的原则面前犹豫了,表现得优柔寡断,抑郁烦燥,最后因此断送了自己的生命。自由意志在这里是个关键。

人文主义用人取代神,放在世界的中心位置,米兰多拉(Pico della Mirandola)在1486年《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说》将这归结为一句话:“我们愿意是什么,我们就能成为什么。”人的价值、尊严、力量和魅力只有在这个自由意志下才有可能。正如圣经里上帝向摩西昭示自己一样:“I am that I am.”在世界的中心,“being”是存在,否则就是湮灭。

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的一个模范,他是一个高贵的王子,谦谦君子,正直敏锐,受过良好教育,富有理性和道德,深受国民和朋友的爱戴。他还是一个不抱不切合实际幻想的明白人,富有睿智和勇力,具备有人文主义英雄一切的品性和能力。他在台上踱步沉思冥想时,无拘无束的自我,散发出以之为中心的理性魅力。自由之所以为自由,就是可以不去做你必须做的事,包括道德,社会责任和一切的规则,这才把人从一切的约束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的主人。这个极致的自由意志让他不必履行复仇的责任,却让他抑郁彷徨,失去追求的目标,了无生趣,徘徊在投入死亡深渊的诱惑中。生存或者毁灭,“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是哈姆雷特经典的台词,也是全剧思想的核心。

文艺复兴时代,曾是为人价值的荣誉支柱摇摇欲堕,自由意志走入困境。人文主义,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a problem.

(待续)


【参考资料】

  1. 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剧本http://www.shuku.net/novels/shaweng/qlsks/qlsks.html

  2. 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简介http://www.baike.com/wiki/%E3%80%8A%E8%A3%98%E5%8A%9B%E6%96%AF%C2%B7%E5%87%AF%E6%92%92%E3%80%8B

  3.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剧本http://www.woyouxian.com/b06/b060403/hamlet_cnindex.html

  4. 互动百科,哈姆雷特http://www.baike.com/wiki/%E5%93%88%E5%A7%86%E9%9B%B7%E7%89%B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803709.html

上一篇:研究生要具备什么能力,学什么?
下一篇:反思4——我思故我在
收藏 IP: 50.156.25.*| 热度|

9 武夷山 李伟钢 朱豫才 董明 徐晓 王春艳 丁大勇 李宇斌 hkcpv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