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海洋的远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ying 系统科学与数学水手札记

博文

我遭遇恶老师和自己当恶老师 精选

已有 27701 次阅读 2014-6-2 11:54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师生关系, 社会常识

科学网近来进行师生关系大讨论,一些博文介绍了师生温馨融洽的亲身经历,这是非常正能量的。对悲沧彷徨中的师生,也许还想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那我就谈些不一样的,是我在美国当学生和在国内带研究生的经历。虽然绝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也许不符合媒体正确性的标准,但却是带血挂肉的真人实事。

我在美国读博士时,导师K是犹太人。在我跟他之前,据说有个学生跟了他半年,过了博士资格笔试,口试时被K作为他导师否决,没通过。传开后,学生视为恶老师,选导师时都避开他。当时我在系里学完系统科学和(应用)数学主课,又和关先生弟子程、曾两位同学到数学系扫过那里研究生的主课后,意犹未尽还要杀进计算机领域,想以后就驰骋在这三界里,可系里导师只有K跨计算机系。犹豫之下,问了他的门下,台湾来的王师兄。王师兄说,犹太人虽然精明还是讲道理的,那位学生是拿他RA钱后,半年都没出活的情况。这让我松一口气,自信还不至于如此,就去找他了。

在办公室里,他开口问:“你是要job,还是work?”我问,什么意思?他说:“Job是干活拿钱,work是给个研究题目。”我选work,他递过一张纸,上面摘录了基金上的一个问题和大致思路。我拿回去看一天,回去找他,说这思路错了。他说,我知道,你自己想办法把它解决了,计算机问题可以找王。一个月后,我把结果给他。他点头,说你可以跟我了。

美国的导师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可以和你打球侃大山。有的导师比较勤奋,弟子们晚上一直要看到导师办公室熄灯后才敢走,不然什么时候导师有兴致来指导,就找不到人了。中国学生没有那个文化背景,从高端入手让老师喜欢是没指望的,只有干活还行。K导师比较忙,门口贴着一张表,找他要预约,有时排到一个多星期,晚上也不在办公室。这正对我胃口,同学们都羡慕我,晚上可以经常在家里翘脚看武侠。开始我与K只见最必要的几次面,给题目,说结果,质疑,解释,讨论发表,我每学期交一篇SIAM级别的论文,没有坐班等宣的苦差,大家都很happy。有一次我抱怨,预约见面太难了。他说,现在你有事可以直接敲门进来。又把钥匙给我,晚上和周末可以到他办公室,用他在校里大计算机的终端。我们关系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密切,我回国探亲时,他夫人还送了礼物。毕业后我辗转几地,都保持联系,谈合作写论文,托我帮弟子找工作,我托他写推荐信。王师兄用博士论文里算法和他共同申请基金,他在王师兄开的公司里担任顾问。

我后来接触过许多犹太人,也住过犹太人的家,有过比较深入的交往,觉得他们都是很优秀有理性的人。有些人反感犹太人的精明,其实这是犹太人的传统,他们的精明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短视,而是不肯当冤大头。当他们认为你是可以合作的人时,是非常友好,讲道理(reasonable)的,大家都是聪明人都不会把对方当作冤大头。感激只是面上的繁花,合作一定要互利才能持久。犹太人的成功在于他们总是在经营win-win的联盟。

也许大家觉得这是美国,讲道理的人多,什么都好办。好吧,下面说我在国内当老师的事。

我是1988年回科学院自动化所的,呆的时间不长。托国内导师的名气和前辈们的厚爱,一回来就申请到自动化口最大一份国家基金做智能控制。又在马师兄的国家实验室拿到一份研究基金,做人工神经元网络。后来还同我们所、系统所、清华、北大等前辈一起申请了863国家重大科学基金做复杂系统研究。钱是不缺的,只是忙。

这时一个研究生来找到我,已是上完了课,做论文的阶段,希望跟我做研究。说实在我很犹豫,我做的基本是理论然后用计算机仿真,虽然缺帮手,但训练好带到前沿,硕士生也就毕业了,投入比产出大。要不赔本只有多产出,把半成品给他,在打下手中学习,学生如果不卖力,那不仅浪费了半成品也阻挡了整个研究进展,还不如自己做。但我是新人,要打开局面,先要经营品牌,自己多补贴是难免的。

研究生的看客注意了!新科导师多是满脑子的构想,雄心勃勃,急于用成绩来证明自己,工作都比较玩命,学生也必须同步努力才合适。如果想轻松点,最好找已经功成名就的导师,他们收一大堆的学生,大师兄带小学弟,广种薄收,发展自由,自然比较宽松,但进步一般没有跟新锐的大。这就像你选新上市的还是老牌公司上班,各有各的好处。

我对他说,你要想清楚,跟我要很努力,每星期都要汇报进展,停顿了要让我知道理由,如果谈女朋友,告诉我再给你放假。作为努力的回报,我保证你比其他人进步快。他答应了。我给他文章和研究的半成品,让他熟悉理论,练手仿真模拟,上机干活计算,强制同步推到前沿。很快我们就联署发表了几篇论文。之后,他独立构思一个智能控制学习算法,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一年后,我推荐他为优秀研究生,有些老师认为有的博士生做研究比他好。我则强调他一个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就有两篇自动化学报的论文,还有其他期刊和会议的论文,这是其他学生不能比的,为他力争了这个荣誉。导师也要为学生谋福利,不然怎么能让学生卖力,是不?

也许大家认为这只是愿打愿挨的事,不足为“恶”。那就讲两个让学生们怕的例子。

所里一位博士生要答辩,写的是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请我当评委。这撞到我的枪口上了。按我同学程代展的话,我们是学完数学高级课程,到美国数学系重新从点、集合、空间、流形基本概念开始,几门课一道一道题抠过来的,然后上了两学期的微分几何。意大利控制大师Isidori到系里,又用微分几何给我们上一个学期的非线性控制课。我自信对此功底扎实。

我看了论文,里面有些定理,跨度很大,结论很强,证明却是寥寥几笔,无法想通。找他来问,回答的不得要领,就考几个判别性的概念问题,却答不了。我叹了口气,给一个比较委婉“希望加强数学基础学习”的评语。答辩主持人是我以前的老师,看了评语后找我,说按你这评语,他就无法通过了,劝我对技术学科不能按照数学专业那样严谨的要求。我很同意这点。当年卡尔曼发表他的滤波技术论文时,数学证明是错的,但卡尔曼滤波却成了随机控制最重要的结果。如果这论文是工程应用方面的理论,有些实验数据支持,即使数学上再粗糙些也可以接受。问题是,这论文内容谈的是数学概念的定理和推导出来的性质,那就得按数学来要求了。在美国,博士论文大致没问题时,通过后,一般还要按评委的意见作修改,修改几个月半年的都有,由导师负责重审修改稿,十分慎重。这论文按这样做也不现实。但要让我签字通过,不能判断也就罢了,明知了,却会是我一辈子的心病。说实在,他的数学在自动化所应该算是好的,作为博士大约并不比他的同学差,就是他不合适写微分几何这样的论文。这让我很纠结,国内实情如此,只好眼不见为净。最后主持人同意我的建议,我退出换个评委,我不反对别人的结论。事后有人开玩笑,说我花这么大力气又丢了当评委的钱。其实我知道,我损失了何止只是当评委的钱,不过是要让自己心安而已了。

毕业后,他留所,我每周都带他参加系统所的讨论班,让他了解什么是真正做数学的。在数学的应用中,无论是物理还是工程,数学只是个思想能够及远的工具,用来理解理论,猜测未知,推理不太严谨也许不要紧,因为从概念抽象,模型构造,原理引用,任何一步都可能有误差,推理只是这么多环节中的一个,不必太苛求,毕竟最后的结论还是要靠实验来证实的。而纯数学,逻辑就是生命,不严谨的结果只是个梦呓,毫无价值。真希望他通过这个经历能够明白这一点。

1990年我在科学院研究生院开一门新课《人工神经元网络》,听课的人很多,我宣布两种评分规则,由学生自选。一是选修,听课交报告就能及格。另一是必修,5分制。期末评分有一人得C。有人替他求情,以为是他在报告里评论不当所致。其实是他们没明白,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谈自己观点,不论说什么都是允许的。问题在于,他几道题只答了两道,其他留白。这只能解读为自己不喜欢,就不再完成任务了。如果他是选修,也许还能通融,但选了必修,又不答完题,那就只能得C了。这是不知道什么叫遵守规则,不得个教训以后工作被老板解雇了可能还是懵然。

老师的劣迹,学生都传得很快,都心焉惕惕。有一次,所里硕士生选题口试,我是评委之一,前面几个学生,我只简单问几句放过,再上来一个学生,选的刚好是人工神经元网络控制器,我一连追问了七八个问题,一次比一次深入,他起先还从容,渐渐冒汗了,最后卡住停滞了,全场寂静萧杀,不安渐起,这时我笑道:“慢慢来,知道多少说多少。你回答得很好!我非常满意。想看你到底还知道些什么?”哗,后排同学响起一片掌声为他叫好。几星期后,他来找我,让我推荐他直接攻博,他知道我会不遗余力地推荐的,而且要比好说话的老师更顶用。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不用多久在学生目睹口传下会形成一个引力场,自动排斥和吸引不同的学生,你的所作所为正在营造着自己所处的小环境。对社会的大环境,出自无奈我们有时难免妥协以求生存,但大家若有良知的底线要坚持,在力所能及时作一点努力,也许慢慢会不一样的。

治世之道从来是刚柔相济。导师只要光明正大,持心公正,无论宽厚还是严厉皆无不可。社会爱心教育已久,世风柔媚,没有阳刚之气则没有规矩,缺乏常识。也许这时作为教师,严比起宽,更能够纠偏。

我在一个评论中写道:“一直在温室里培养是成不了才,总是要见风雨的。与其让学生离校后见到社会残酷竞争手脚无措,不如在这学习中的最后一站,让他们知道点规矩,多少面对些现实。国人的成长到了念研究生还是童年期。对社会常识的认识已经由家庭推到了学校,恐怕只有当一下‘坏老师’才能让学生在走进社会前明白点事。”

有人气愤地问:我遇到是坏老师,又要我守规矩,这不是把我往死里逼?

没人非要你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合适为什么不挪地方呢?很难,有损失。当然。连租房子,找工作,谈朋友,婚姻也都是如此。什么关系改变都是有代价的,所以一切选择都要考虑好,不仅是你在选择,对方也在选,你必须知道权衡利弊,承担自己决定的后果,这才算是长大了。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99745.html

上一篇:师生团队工作常识
下一篇:研究生要具备什么能力,学什么?
收藏 IP: 50.156.25.*| 热度|

198 武夷山 彭真明 张海霞 孙学军 周健 张鹏举 王善勇 吕喆 王振亭 霍艾伦 刁有彬 王春艳 李轻舟 谢力 罗德海 刘全慧 官万兵 梁洪泽 王德华 周少祥 陈楷翰 曹聪 邹斌 李宁 李东风 程适 罗汉江 张德元 李璐 赵理 徐晓 魏东平 李学宽 李宇斌 苗元华 魏武 方唯硕 游文武 张影 马剑 文克玲 吴开宁 梁进 褚昭明 李志俊 石生伟 姚小鸥 邹谋炎 王国强 刘嘉成 张文增 喻海良 何士刚 刘淼 赵斌 朱豫才 冯大诚 黄俊 田云川 王琛 曹周阳 苏光松 黄永义 李伟钢 侯沉 侯颖 杨海军 张建武 夏少波 孙瑜隆 叶通 王永安 曹俊兴 陈安 左宋林 曹须 吴明火 刘凡丰 张洋 肖陆江 肖振亚 陈理 张文波 李发堂 任红艳 水迎波 李超勇 雷栗 陈儒军 汤建 陈敬朴 李梅 孙东科 白图格吉扎布 周雄伟 彭思龙 武焕春 程代展 周家喜 周向进 郭战胜 余晖 冷永刚 张华容 任东 张凌 科学出版社 徐世文 潘恒 秦承志 黄育和 牛志伟 姚攀峰 龚鹏飞 王大辉 赵美娣 李斌 刘俊华 钱安明 董侠 李建雄 曲辰 陈建军 黄火明 于向前 薛宇 王嘉文 廖梓龙 张云 周春雷 董焱章 章成志 戴小华 王超 喻小磊 郝文涛 袁炽 丁明虎 闫钟峰 梁作论 王海辉 张帅 陈忠艺 王随继 田松 王永 王江超 李冰 黄钟泠 高信芬 周小朋 张亚黎 李帮建 丁大勇 张启峰 苏金亚 stochastic bridgeneer wgq3867 ttee1 jpx720 bua1s2d3 xchen kexuegzz lbjman neilchau sanwenshi dating qzw bigbro lingling101 hitlby chtang kinghorse W6827588 lrx HorizonLei miracle1 liangzx hahabaicai hanglin11 luxuhui2012 JINGNING ncepuztf jiareng ihaveadream12 xiangyu123 xqhuang hainanchen ly6617 naoh13 LinC87 cyllcz sophya biofans wisdomstar Onboard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