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OLONG 蒲公英的世界

博文

宏观与微观兼及尺度

已有 3547 次阅读 2013-2-1 11: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xml

雾霾是个宏观层面的空气污染现象如何解决雾霾问题?  决策者需要科学家提供的科学依据,  科学依据哪里来? 需要微观领域的成分分析研究

如何分析小颗粒成分
?

A. 固体颗粒成分的分析

采样点空气样品分级过滤后分离出颗粒对颗粒成分采用化学手段进行微观分析得到元素成分判断究竟是哪种类别的元素占主导地位判断主要污染源

 

采样点空气样品→”液体化”→密度梯度离心按照不同颗粒粒径大小收集对颗粒成分采用化学手段进行微观分析得到元素成分判断究竟是哪种类别的元素占主导地位判断主要污染源

 

B)B. 颗粒成分本身的分析之外,  气体成分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同样是化学手段得到微观领域的细节

 

A & B结合综合判断提供决策依据

 

PM2.5PM10相结合, 得到所谓的相关性, 再用所谓的SPA技术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53400是完全没有出路的, 不应在这样的研究上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蒋大和  2013-1-31 11:12

我觉得重点应当转向:现在已经有了多点监测和多项数据,怎样利用这些数据获得信息。除 PM2.5的时空分布变化外,怎样找到污染物的来源(及是否可能定量);PM2.5和其他污染物变化的关系(如CO是否可以代表机动车尾气影响,又如 PM10PM2.5的比例)。。。和附近地区监测结果的关系,气象数据的关系。。。

因为这些监测将持续,又有相当宽泛的空间分布,将逐步形成一个数据库。PM2.5和灰霾的模式研究和预测评价是十分困难的,关于现有监测数据统计方法的研究将会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很可能我国科研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对空气污染,而且对数学中的统计学,有一个创新的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5582-658524.html

上一篇:学术观点之争: 李竞 vs 李小文
下一篇:女性莫入 ® 十男九痔
收藏 IP: 81.17.193.*| 热度|

1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