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slqj

博文

华丽背后的孤寂:德加

已有 4448 次阅读 2016-1-4 17:2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没有故事的故事

读完这本《蒋勋破解德加之美》,面对这个德加,还真有点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来写点文字了。在这本“蒋勋艺术美学系列”里,蒋勋并没有像他对梵高、对达芬奇、对莫奈那样,对这些大师们的故事如数家珍。他没有透露多少德加的故事。实际,也许正是因为德加并没有什么故事可言。

蒋勋喜欢不停的提醒我们,德加的作品是一种冷静的创作,他是以一种“不介入”、“无动于衷”的态度在完成他的画作。有点像是冷静到了绝不煽情,冷静的没了故事。

他的每一幅画作,实际都不是故事。可是,在蒋勋的眼里,每一幅画都是故事,或者,用他的话说:“面对一件德加的作品,都想为画中人写故事”。那是因为,德加都是在用他的一种写实主义的笔触,在客观的记录着画中的人。既然有人,岂能少得了故事。

 

凝思繁华的孤寂者

德加,生于1834年,卒于1917年。比同时代的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在年龄上大十多岁,更接近马奈一些。他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也是银行业的大亨。他从来都没有体会过像梵高、莫奈那一帮人的穷困潦倒。他只是以一种平静的姿态,静静地从贵族世家步入到了现代生活。他的画笔,也就从贵族的古典肖像画,包括给他自己的,他祖父的,他父亲的,一路转变到了城市的角角落落。有些落寞寂寥的这帮贵族们,都缓缓的退成了背景。在那个时代,在德加的画作里。只不过,他们保持了他们的矜持,退得依旧优雅。

曾经想成为历史画家的德加,把视野从自己的家族拓展了出来,他画下了棉花交易市场,他画下了股票投资市场,他开始关注歌剧院包厢里的士绅淑女,台上芭蕾女的舞裙正在翻飞,赛马场上资本家以骑士与马正在豪赌,街头洗衣女工却在劳苦终日,咖啡馆里坐着孤独的女子……。他用绘画讲述自己时代的故事,讲得是如此地全面。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记录着一段故事——社会的故事、产业的故事、城市的故事、人的故事。

 

藏在美的背后

他关注的是人,并且尤其关注每个人的背后。他关注城市,也尤能看到城市的背后。他勘到了繁华之后的孤寂,他看到了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他就像是一个偷窥者,不动声色的凝视着城市里的芸芸众生。

他画下了大量的试帽子的时尚女性,可这些女性往往都只是一个背影,甚至画面里的主角似乎都可以不再是那些女性,而只是退位给了帽子上的各色吊带。他看到了试衣过程里人的专注、陶醉和迷失。那是一种真我。

他画下了大量的观看赛马的场景,他却绝少关注场面的恢弘,只是想画出马的雄姿,乃至掉在地上的骑士。那是一种关注。

他画下了大量的芭蕾舞者,往往却都只是排练的场景而已。在隐约能感到的舞动的旋律里,我们更多看到的则是那些舞者在系鞋带、揉搓脚踝,乃至按摩肩颈。就和他作品里的洗衣女工一样,打着哈欠、伸着懒腰。

在他后期的作品里,他也画下了大量的裸体女子,可是这些女子往往却都是正在扣着脚丫、挠着痒痒、梳洗着头发,这些动作都是典型的难登大雅之堂,可是所有这些,却都是人的最本质的动作,正是他想捕捉到的。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唯美。

 

你的眼神出卖了你

在这本书里,要说有点八卦,那就是他曾为他的老师马奈画了一幅马奈及其夫人的画像,问题是,似乎马奈非常讨厌他的这幅画作,最终用刀子裁掉了他的夫人。两人因此而交恶。有人说,德加专门想把女人画丑,马奈也难以忍受把他夫人的鼻子画得那么大。可是在蒋勋看来,事情未必如此简单。他觉得没人愿意断然裁割自己夫人的头颅。

画面上,马奈躺在沙发上,他的妻子苏珊正在弹奏钢琴。马奈的表情有些百无聊赖!苏珊的表情,我们不得而知,但隐约能感到应该是一种雍容华贵吧!蒋勋写下了这段文字:“马奈身上有极其复杂的家庭纠葛,他与作为父亲情妇、老师、妻子多重身份的苏珊有纠葛,他与苏珊私生的儿子雷昂有纠葛,他与嫁给弟弟尤金·马奈的女画家莫里索关系复杂,与这个弟媳妇之间也同样纠葛不清”。这个可怜的贵族,可能是被德加看穿了吧。难道是恼羞成怒?

德加的另一些八卦,似乎来自于他和美国女画家卡沙特。他们应该是密切交往了数十年。德加画下了大量的试帽子的卡沙特,以及在卢浮宫的卡沙特。

蒋勋告诉我们,2014年,是德加诞辰180周年,也是卡沙特诞辰170周年,全球很多博物馆都为他俩举办了“双个展”,但也基本都是倾向于撇清他们的情爱关系,将之定格于友谊。非常感性的蒋勋,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相差十岁,德加与卡沙特相遇,德加过了五十岁,卡沙特也过了四十岁,两人都出身于保守而教养严格的家庭,他们都在情爱世界仿佛有贵族式的洁癖,他们都个性成熟内敛,没有一般人想象的艺术家的浪漫”。

贵族式洁癖,不知道这是不是蒋勋发明的词,他觉得正是这种洁癖,让德加选择了终身未娶,也让卡沙特选择了终身未嫁。

 

不为雕塑而雕塑

在德加的画作里,他善于捕捉动作,尤其是人的那些真正的不易被看到的动作。他把这些动作定格,也就使得他的画作更加多了一些凝重,有了雕塑的味道。

德加所处的年代,刚好是摄影开始发展的年代,有很多画家对摄影表现出了反感和排斥。而德加却不觉得摄影是对绘画的一种威胁,他也不仅仅视绘画为摄影的一种临摹。他通过摄影的连续动作,了解了传统绘画捕捉动态的局限,他企图打破固定造型,去抓住瞬间动作里的抽象时间。

他探讨动作,探讨身体,对瞬间的动作进行仔细的解构和分析。他不只画速写、粉彩、油画,他也捏塑泥土石膏,他企图用这些立体的材料撑握动作的稍纵即逝。而那些他用来研究的捏塑石膏模型,在他去世后,为了便于保存,都被翻铸成了铜雕。这些铜雕,它们不是为了本身的美观和完整,而是为了创造和研究,也就因而更加具有了丰富的创造性和可能性。这为雕塑本身也就带来了他的自然主义,极大地冲击了现代雕塑,就和他的画作一样。

 

没有标签的标签

有很多人把德加归为印象派,而德加自己却一直都在极力否认。有人就干脆说他是“不是印象派的印象派”。而在蒋勋看来:他不愿意被贴上标签,他害怕被贴上标签,他一定常常想:一个好的创作者,会轻易被人贴上标签吗?如果不得已要被贴上标签,德加宁可选择较为平实的写实主义,他说:“我是写实主义”。

他的写实,也许反映的正是古典和现代的分界。在古典世界,人们致力于全力塑造人永恒的美和信仰。而现代艺术则解构、颠覆,一点一点地瓦解了人的假象,开始了对人的内在的真实自我的捕捉。尤其是,与同时代印象派的明亮华丽不同,德加他总是能透视到华丽背后的孤寂。

“德加笔下的真实,勘破了假象,是孤寂的眼睛,在看过繁华以后,流露出的淡淡的苍凉之感吧!”

我们已经分不清,蒋勋这是在说德加的身世,还是在说他的画作。

 

 

(《蒋勋破解德加之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9)

2015.12.31 于玉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036-948042.html

上一篇:“我的朋友胡适之”:胡说《红楼梦》
下一篇:戏里戏外:林青霞的《窗里窗外》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