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组稿、出书的那点事 精选

已有 4407 次阅读 2016-8-14 19: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这些日子一直忙于书稿的事情,想赶在8月底开学前把一些书赶出来,毕竟开学季也是图书销售的旺季,错过了又要等一年:)

不巧的是,暑假又是开会的旺季,参加学术会议是我们学术专著编辑工作的一部分,不单单是为了结识潜在的作者,参加学术会议还有机会了解学术前沿,是未来组稿出书的很好的指南。

出书很重要,组稿也很重要,怎么办?

我只好带着稿子出差。

在高铁上看稿子,在会场上也抽空看稿子。拜现在通信手段的发达所赐,一边看稿子一边就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拍照发给作者,请他核实或者修改。

当然,大部分的时候,作者都非常配合编辑的修改,不厌其烦地修改或者解释不用修改。

也有作者不理解,书稿交给编辑了,修改难道不应该是编辑的事情吗?

我只能说,书稿交给编辑,但是修改真不是编辑一个人的事情,这是编辑不能承受之重。

对于学术专著,我能看懂每个字,但是我不敢说我能看懂每个字代表的内涵,所以我的原则是不懂就问,绝不自作主张任意增删,万一我一不小心把作者使了洪荒之力才写出来的精彩内容删掉了,作者估计就要使出洪荒之力灭了我。这样一来,书稿的问题就显得格外多了。

能写学术著作的作者一般都是有一些学术追求的,做课题做项目忙得不亦乐乎,并不是都能够坐等着给我答疑解惑的,所以书稿问题多了编辑的路就不好走,各方压力都来了,就算拥有洪荒之力也未必扛得住。

作者其他工作更多更紧迫,没时间修改书稿,编辑只能耗费时日等待,延误出版周期;

作者一看问题那么多,深感也许编辑没看出的问题更多,于是投入更大的精力修改,延误出版周期;

作者干脆不再关心书稿问题,反正出书也是添头,可有可无,编辑生无可恋,只好慢慢修改等待,延误出版周期;

延误出版周期就等于提高了出版成本,降低了可能的销售量,减少了图书利润,这是企业发展的大忌,谁都不想看到。

一边出差,一边看稿子联系作者改稿,我都被自己的敬业感动了:)

在联系作者改稿子的时候,作者跟我聊起来他看书的故事。

他说最近看到一本书,一边看一边改,说改得都觉得自己也可以当编辑了,他疑惑这种书到底是怎么出出来的。

我笑,谁说不是呢?

好的作者最后都能够当编辑,好的编辑最后说不定也能成为作者。

而出版出来的图书质量差,板子到底该打到谁的身上?

如果只怪作者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只怪编辑,似乎也有失公允。

这个老师说到的这本书,也许作者本人从出版后就再也没有看一眼,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作者本人不重视,编辑的作用顶多是锦上添花或者添不上花,肯定不可能让书稿脱胎换骨的。

快回北京的时候,有个作者联系我,说第一作者非常非常着急出版,能不能一个月就出来?

我发回去一个无奈的表情,臣妾就算有洪荒之力,臣妾也做不到啊!

老师要我尽量帮忙,希望我能理解 !

我真的理解不了,是不是有些作者认为出版图书和复印社打印差不多呢?差距就是一个有封面书号而另一个没有?

所以我还是坚持告诉作者,我可以加班加点看稿子,也可以插队排流程,但是绝对不可能减少流程,这已经是底线了。

我可以强迫自己使出洪荒之力看稿子,但是却不能为了出书随意减少流程。

一个月出书也不是不可能,拿到稿子理顺层次格式,同时设计封面申请书号,一个月就印出来。但是人非圣贤,反复编辑校对审核的书稿尚且免不了出错,又如何保证一遍编辑的书稿没有错呢?

也许,跟我抱怨看一本书把自己变成编辑的老师看到的正是一个月就出版了的书,这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已经爆红了整个地球,虽然花千骨才是真正拥有洪荒之力的人,但是全宇宙的人恨不得一用劲就能使出洪荒之力,其实哪有什么洪荒之力呢?作者没有,编辑更没有。

作者做不到书稿一点错也没有,编辑也做不到。

作者写一本书不容易,编辑出一本书也不容易。

出书不容易,且出且珍惜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8488-996432.html

上一篇:青春是一场猝不及防的生长痛
下一篇:也谈女排精神对新一代孩子的影响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19 蒋永华 黄仁勇 蔡小宁 武夷山 刘立 余国志 宁利中 王启云 张能立 徐令予 梁劲康 庄世宇 邢志忠 张鹏举 zhouwangpu fnfeifei aihuaw momowu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