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以下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或“基金”)的申报工作一直迟迟没有接到通知,很多老师都问我,我也不知道情况哈!
也有的老师问我要怎么提前做好哪些准备?今年的通知没出来,我也不知道会有哪些要求,所以也没办法跟老师说怎么准备。去年出版基金的申报是有一些改变的,这个可以参考去年我写的推文(与时俱进,初心不变————2021年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变”与“不变”)。
我想了很久,觉得今年就算还有改变,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所以我尽量总结一下,有没有用,请各位老师自行参考。
一、端正态度,重视内容。
有的作者做的研究符合国家的需要,成果也颇为丰硕,但是在申报出版基金时,内容没有很好地规划整理,而是一锅大杂烩,比如历年的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罗列堆砌,显然,这是不行的。
建议作者在基金申报通知发布之前就准备好包含主要章节的至少6成以上的书稿,内容越完整越好。由于现在申报系统要先由出版社初审,所以最好作者准备在哪个出版社申报,先按照出版社的书稿格式对书稿进行一个初步的格式整理,做到格式统一,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对于能代表作者成果的核心章节,内容要尽量完整。之前我跟作者说有两章内容要完备,他就给了我第一章和第二章。显然,一本书的第一章肯定不是核心章节,大多数专著第一章就跟小说的引子一样,就是正餐前的开胃菜。核心章节就是一本专著的核心内容,也是作者的成果精华所在,这些章节的内容更完整,就更便于审稿专家的评审。
就算时间非常紧张,如果作者真的想申请基金,让自己的著作更上一层楼,而不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态去凑个热闹,就应该至少认真把书稿整理出一个主线,删繁就简,统一一下大致的层次格式,不至于让人一眼就看着杂乱无章,匆忙堆砌。
二、书稿整齐,要件完备。
因为基金申报要求的是初稿,至于初稿有多初,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所以历年我收到的稿子五花八门。
有的书稿交给我时连书名署名都没有,初稿变成粗稿了。
可能有的作者认为,申报系统里都填写了书名和署名,书稿就是给审稿专家看看的,他们都应该知道。
这世界,就没有本应该、都应该,不要想当然别人会和你自己一样了解你自己,何况你自己有时候都不理解自己呢,怎么能要求别人?!
所以我建议作者的书稿,不管写完没有,都应该有书名(和申报系统一致)、署名(和系统一致)、内容简介、前言、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
不管内容有没有写完,目录尽量是全部的目录,有些章节没有写不要紧,但是目录有,说明内容是有规划的,审稿专家一看目录,大概也能了解想些什么了。
另外,对于参考文献,有些作者也有误区,他们认为只需要列举他人的文章,这是错误的!如果这本书主要是作者本人的成果,那么参考文献主要也应该是自己或者自己团队的,而不是只有别人,都是参考别人的成果写的书,怎么能是原创呢?
三、系统填报,严谨认真。
出版基金的申报需要通过申报系统进行,专家的推荐意见和出版社初审都在系统里进行。
对于专家推荐,去年要求是300字,从系统里导出后才可以请专家签名。所以申报时要认真审题,不要提前请专家写意见签字,因为超过300字系统就不能通过了。
另外,有两个专家的推荐,建议不要内容同质化,尽量请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本书进行解读和推荐。
还有出版社初审,是需要先填好出版社的,在填报时一定要注意别选错出版社,这也是发生过的事情。
比如我们出版社的官方名称是“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习惯称为“科学出版社”,有的作者总把科学出版社和科技出版社搞混淆,所以在填系统的时候,看到科技出版社就填了,这样有可能导致申报出问题。因为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定位是不一样的,有些出版社很少出版专著,也没有作者申报,他们有可能都不会去操作系统,就会耽误作者的申报。
系统初审通过后,作者需要导出材料打印提交编辑。有的作者就是几张纸用订书钉钉上之后交上来,当然,有的编辑说这个只是一个材料,评审专家也不会看,但是我还是建议作者能够给材料做个简单的装订,至少交上去之后不容易折页或者破损。
也许下周基金申报的通知就会出来了。今年的基金结果出来之后,我已经跟作者说了好几个下周明年的通知可能出来了,感觉自己像在说“狼来了!”不管什么时候发布通知,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没有错的。
各位作者在申报之前,最好能提前和编辑联系,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咨询编辑,提交后也能第一时间通知出版社初审,有问题有时间修改。
提前预祝各位老师都可以申报成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