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盼已久的双一流建设的名单虽然还没有最后出笼,但各地双一流建设的序幕早已拉开,明显的标志就是对外不惜血本的戴帽子人才招聘,对内不断加大科研考核力度、拉大收入差距。据传,华东地区某省份领导放言,若该省一所三流院校的强势学科在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将给予高达5亿元的学科建设经费。
然而刺刀见红的双一流建设的硝烟背后,学校档次不同,其实教师承受的压力是不一样。按照高考录取的批次,高等院校通常分为一本、二本、三本、大专四个级别。其中,一本院校通常“XX大学”冠名,一般办学历史都比较悠久,按照工程建设的力度不同,又可分为一流(985院校)、二流(211院校)、三流(一本中的非“985”、“211”工程院校),全国大概在300所左右。二本通常为2000年高校扩招后在专科基础通过合并改造、资源共享升级而成,通常以“XX学院”冠名,数量在四、五百所。三本院校通常是大学扩招后挂靠在某一本院校或少量二本院校下的民办高校,一般以“XX大学XX学院”冠名,数量基本相当于公办一本、二本院校数量之和。大专院校基本是上扩招后由职业中专升等而来,通常以“XX职业技术学院”冠名,其数量基本与本科院校数量相等。
自然,各个档次的学校数量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奇怪的是,与金字塔不同,各个档次学校教师压力并非与学校档次成正比。从科研的压力来说,通常档次越高,压力越大。二本院校,由于平台太低,无法进行科研绩效考核,所以科研压力较小。三本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科研压力,可以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本院校中,由于绝大部分985、211院校平台高、资源丰富,所以虽然科研考核标准高,但教师的压力并非最大。相反,那些拥有博士点、博后流动站的三流院校,由于平台低、可获取资源少,领导政绩观不够科学,教师的日子最难过。硬件设施差、生源不好,资源匮乏,但科研考核标准不断升级、考核的频率不断加大,使这些院校的教师苦不堪言。
至于教师工资,从笔者的观察来看,好像教师的收入水平与学校的档次并非成正比。一流、二流高校绝大部分属于部属院校,如果不是戴帽子的学术精英与领导干部,一般教师的收入水平反倒低于经济发达省份的三流甚至职业院校。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入流的二本院校教师,收入通常不低,比如帝都的一般市属院校收入就大大高于许多部属211院校。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收入也不低。笔者的一个博士同学,10年前从一所省属农林院校副院长的位置辞职去了广东珠三角的一所职业院校,做了一名普通教师,目前年薪已高达20万元。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公办高校生均拨款的大幅度增加、民办高校办学成本的急剧上升,在学生收费刚性控制背景下,民办三本院校教师的收入反倒很低。江苏一所排名前三的高校下属的民本三本学校,工作10余年的讲师,每个月到手工资只有4000多元。
综上所述,从科研绩效考核强度、经济收入水平上评价,经济发达地区的二本院校教师舒适度最高,其次是发达省份的热门职业技术学院。三流院校的教师,经济收入低、科研压力大,最为苦逼,舒适度倒数第一。一、二流院校教师平台好,收入较高、但科研考核压力也大,舒适度倒数第二。三本民办院校、大部分没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着转轨的风险和日益严重的生源危机,这些院校的教师虽没有科研压力,但有下岗失业、收入锐减的经济风险,需要及早采取预警措施。
讲二则耳闻目睹的真实笑话。华东地区某发达城市二本院校几个中年女教师,高级职称到手,又无科研绩效考核压力,于是搞了个小小俱乐部,定期聚会交流炒股、炒房的经验。经过互相模仿、取经,短短几年,各个成了拥有住房N套、资金上千万的富婆。中部省份某211高校几个不思进取、职称长期在初中级徘徊的中年教师,反正学校名气大、不愁生源,也不能把他们炒鱿鱼,干脆破罐子破摔,十多年不申报课题、不写论文,整天在一起聚会,琢磨炒房、养老、养生的诀窍,在某省会城市郊区团购了十多栋联排别墅,日子也过得风生水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