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阮成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ruanli 多看、多学习,低调、少长篇大论,远离抱怨,关注科研,教育、就业、那些理性的思考及深刻的评论

博文

我理想的老师上课方法 精选

已有 14377 次阅读 2012-10-21 09:37 |个人分类:教育浅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老师, 理想

为什么老师都要点名签到呢?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这是老师偷懒的行为,老师上课不要就想着学生来好好听课,这是一个传统的老观念,这个不好,将学生困在教室里才能学习,下课就放羊了,书包一扔,考试前突击一下,这个好么?学生之所以这么做,我觉得老师是有责任的,因为老师没有把学生调动起来。
我理想老师上课是,第一节课要求全到,不到的视为退选该门课程或者直接重修。然后让学生自己或三人或四人分成一个组。上课主要讲基本的必要的知识点及知识网络,适当讲点前沿,讲课不要面面俱到,让学生自己去学,去互相学,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指定教材。留作业,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题目或者只有查资料才能做得出答案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业,可以一个题同一个小组同时提交多个答案,也可以没有答案,每次作业至少需要查阅两本以上的资料才能完成,绝对不是简单的套用书上的公式,查阅了哪本资料要注明。一个学期的课时,老师至多只讲一半的课时,剩下的就是大家一起讨论作业,要求各小组互评,一起讨论。如果发现雷同抄袭,两个组组员全部直接零分----根据我的经验,像这种小组模式,学生们不会互相抄的,因为被抄的小组会有组员反对。所以可以不用点名,可以不用每节课都到,但作业你得做,小组互评你得派代表。最后成绩就是每次互评的累计。我们现在的老师也让学生起来发言,学生事先没查资料,说个屁啊,顶多就是看了两眼教材,说两句,那就是好同学?所以学生对于上课不感兴趣,没啥意思。他只有查点资料,了解了一点,做作业的时候讨论一下,有点谱,小组互评的时候,大家一发言,交流,话就多了。另外要给足学生时间去做作业,即使牺牲课时,让学生去查资料也可以---牺牲课时让学生查资料,也是鬼话,都跑去玩了,查什么查。总之不要着急这周作业下周交。
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不及格,我说不可能。一般而言,组成小组就形成了一个小集体,往往小组成员之间容易形成制约,所以老师不用管学生干啥去了,他们之间互相制约着呢,这样作业会去做的,而且会一起去做,互评的时候,可能不会全到,但肯定会派代表,所以不可能不过。小组的成员分数是一样,不可能小组的每个人都那样,即使那样,连小组互评都不派代表,而且每次互评都不参加,那不及格有什么好说的。分数不是老师给的,你的同学做鉴证,不及格有什么好说的。全班人都看着呢,所以老师不用担心。
有的怕学生学不好,我觉得没必要,因为基本的要点及知识网络老师已经解释得很清楚,在查资料和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进一步的提高认识,最后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是全程跟随的,随时可以纠偏释疑,对于一些难点重点,老师也还可以在课堂上重点讲的,所以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学生有自己年轻而活跃的思维,会学得好的。
教育本是一个多目标函数,很复杂的考核系统,但现在我们将我们的教育模式化,唯分数论,只要按照这个模式走,对于学生便于考核,对于老师也便于考核,对于教育管理的人也便于管理,所以我们总是简单化,一刀切。连美国人都看出来,我们的模式化教育,压抑了男生的天性,但一旦到了社会上,男生很快崛起,因为他的天性得到解放。而我们的研究生一个学期七八门课,一天天闲得要命,本科就可以逃课,到了研究生阶段,老师对于考试更不会抓人了,即使点名了,怎地,还能不让我过?都有人说了,研究生不让毕业,院长都不同意,怕什么,不可能不让过。我同学在国外选了四门课,天天去图书馆,累得跟驴一样,受不了,退了一门课。这就是差距。
所以我很是反对老师上课点名,自己不想办法调动学生,靠强制专权留学生上课,说是为学生好,实则是自己偷懒。或许这是时下的制度造成的,老师也有自己的难处,我曾听说一个老师,午饭都没吃就赶着去上课。
就到这吧,欢迎各位老师指点。
http://edu.ifeng.com/abroad/detail_2012_05/30/14914524_0.shtml?_from_ralated美媒:中国教育“重女轻男” 男孩天性被压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61-625349.html解决逃课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老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7746-624680.html


下一篇:求教贴:母爱怎么获得并遗传的
收藏 IP: 202.204.57.*| 热度|

32 吴桂生 陈安 王春艳 乔中东 陈学雷 刘立 彭真明 张鹏举 喻海良 张木诚 秦孬 迟菲 张云 俞筱押 陈儒军 张红光 张华容 陈国文 李志俊 杨月琴 肖重发 徐满才 牛丕业 赵新铭 胡瑞祥 刘波 边媛媛 王健玲 qinzhaosu fansg yxh3161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