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fan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ofan68

博文

践行健康学:14 增进健康的三个重要行为因素

已有 2467 次阅读 2018-1-27 11:40 |个人分类:践行健康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健康, 健康新定义, 健康学践行健康学, 多动手用脑运动促健康

我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千年古县。文革前我县高考成绩最好的两个人,一个是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我的同村老乡,另一个是他中学时期最约好的同学,考入北大物理系,和邓朴方同班。虽然他们比我晚一年上大学,但因我同村老乡的关系,我们都成了朋友。

他们两个在各方面都比我好:上的大学比我好,职位比我高(虽然不是特别高),家庭收入比我多,生活、住房比我好很多,特别是都培养出了优秀的下一代。我老乡的儿子学艺术,在大学期间就搞了个人画展,现在是美国搞建筑的一个大公司的亚、非地区总负责人。上北大的那个朋友的两个儿子都上完北大后去美国学习,有一个毕业后到硅谷工作,上班月薪就是7000美元,是我当时(已经工作了近30)工资的100多倍。

但是在去年(2017)春节时,得知我同村老乡得了喉癌,他儿子特地从日本请来专家为他做的手术,听说手术很成功。2017年底,上北大的朋友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现在还在努力做功能训练。

现在我的身体比他们(以及多数同龄人)都好。已经过了78岁生日,每天上下楼台阶1300多个,打羽毛球等运动1个多小时,走2600多步,做大部分家务,接送小孩上下校,学习和写文章3个小时以上。

这肯定是我比较幸运。但是我想来想去,可能是我生长、生活、工作环境,及我个人的性格,使我的生活方式“幸运”地更接近我近几年提出的健康学的要求。

我幼年时挣扎在生死线上,9个兄弟姐妹中只有我和一个弟弟长大成人。由于家里穷,从小什么农活都学着干,而且干得还不错,因此在我去县城上初中时,村里的长辈对我父亲说:“真不该把这么好的在家受苦的材料放走”。

在多次机缘巧合中,我奇迹般地上了大学,还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但成家后,两家经济条件都不好,很多年,我们两人96元工资,除抚养3个孩子,还得补贴两家。经济条件差,于是能省钱的尽量省。比如骑自行车和步行是我出行的主要方式(去外地除外)。家里能修补的尽量修补,于是养成了个“坏毛病”,就是什么坏了都想修。不仅自行车、家用电器、家俱等重要器具尽量自己修,而且直到现在,不管是最便宜的小孩玩具,还是1元钱一双的祙子,坏了都想进行修补。能做的自己做,现在家里用的小饭桌,二屉桌、方凳、一头沉(写字台)、两个书架、两个小柜和两个大衣柜等都是我自己做的。

工作上,由于基础差,干同样的事,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领导分配我进行医用传感器和电极研究。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它涉及的学科原理、加工种类、处理方法都非常多,而且要求高。需要精心设计,精密加工,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研㓡了出来,也是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因此没有人喜欢干,连真正的帮手都难找。在职36年,每一个项目,从收集资料,设计制作、性能测试,到进行总结,绝大部分工作都是我自己做。退休后前10年,还在家搞了个简易实验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而且我还有个喜欢站着干活的习惯。就是说几十年来一直处于既动脑、又动手,有体力活动的状态之中。

可能从小就奋斗贯了,有一点不服输的精神,所以虽然处处是困难需要克服,但我却乐在其中。

我不是向老师们诉苦,更不是希望老师们有我这样的环境和经历。而只是认为,几十年来我的这种生活方式,“幸运”地更接近我近来提出的健康学的理论和要求,即:人体组织、器官一般是越用越强。只有脑子好,身体才能好。要想脑子好,动手动脑加运动很必要。

因此我想:勤动手,多用脑,进行种类多、并且包含一些比较激烈的体力活动,是增进健康的三个重要行为因素,而且缺一不可。

笔者范振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已退休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贴。近几年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学、宏观健康学、健康护理学,并阐述了它们的主要内容。“践行健康学1:“引言”中有关于本系列博文的一些说明,最好看一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458-1097075.html

上一篇:健康学24:不要当被温水煮死的青蛙
下一篇:健康学25 范振英科学网博文和主要文章目录
收藏 IP: 117.10.9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