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午突然收到学校科技处的电话,告诉我省科技厅批准了我去年申请的一个科研项目,但我还没有提交项目合同书,赶快到网上填写。这真是得到了意外的20万科研经费。我想起来了,那是2013年初申请的一个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项目,当初我们申请了27万,按原来的时间安排,应在2013年年中公布项目评审结果,年底前拨款到位, 但后来一直没有项目审批进展的消息, 慢慢对这次项目的申请也就渐渐失去了信心,后来,居然将这项目申请的事忘记了。
这是一个氧化铁红生产的废水处理并利用其污泥的清洁生产项目。氧化铁红是一种传统的红色无机颜料,我国的氧化铁红产量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国际上有些销售氧化铁红的大公司,大部分都是在国内代工,或直接采购国内的产品,更换包装后加价销售。与我们合作的这间工厂,在离广州100公里开外的江门市,该厂原是一家国营老厂,工厂宣称1958年重新修饰北京天安门城楼所用的红色颜料,就是使用他们厂生产的氧化铁红。氧化铁红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往往PH值在4左右,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亚铁离子。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加碱中和废水,使废水的PH值达到6-9的国家排放标准而排放,许多铁离子,亚铁离子,在中和过程中形成氢氧化亚铁或氢氧化铁而沉淀。这些铁泥,原来工厂将其作为固体废物处置,随着环保法规的严格,这种工业固体废弃物有时还要按危险化学品处置,处理费用高昂。据说,国内也有生产铁黑产品的工厂,将其加工成氧化铁黑。江门的铁红厂没有铁黑生产,必须寻找其它的解决方法。目前高质量的氧化铁红生产,都是使用废铁皮(铁皮加工产品的废料)为原料,采用湿法氧化工艺生产,湿法氧化工艺的第一步就是做晶种。硫酸法晶种的制做就是用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中和,生成氢氧化亚铁,再控制一定的PH值与温度,并曝气氧化而制得的。我就想,能不能用这个废水处理沉淀的污泥来做这个晶种呢?带研究生在工厂用大烧杯做了小试,好象可以,在此基础上,写了省科技计划的项目申请。
虽然一直等不到科技计划项目获批准的通知,但我觉得这个研究工作还是很有实际应用意思的。我们通过小试的结果,说服工厂按我们的要求做了一套中试装置,我们也将实验室的一些分析检测仪器带到工厂去。中试的结果进一初证实了我们当初的设想。通过成本核算,用回收废水中的含铁污泥,做氧化铁红的晶种,能给工厂节省制做晶种的成本,是一个既能解决固体污染物的出路,又能省钱的方法。实验的一些费用,我们用其它的科研经费来补充。中试的实验结果及详细的成本核算说服工厂投资了近二百万元,按我们的设计,做成了这套废水综合治理利用系统,二个月前,工程已经通过验收,生产的氧化铁红产品完全满足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这是一个迟到的科研项目,比原来的时间预计,迟到了差不多一年。据说因反腐风暴及人事变动,去年申请的广东省科技厅的所有科技计划项目全部冻结,后来所有的项目评审,采用了“双盲”的评审形式,最近才陆续公布评审结果。上一周,与我们合作的一个大型纺织公司通知我,讲他们与我们合作一起申请的企业项目,获得资助,并公示了。这一周我们自己申请的项目又获得资助,但这个项目按研究内容讲,因资助时间推迟了一年多,我们已差不多完成了这项研究工作。我想,许多科研项目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当我们想到一个科研的亮点时,不可能写了科技计划申请书,再等一年多的时间,等项目申请获得资助后,再来做这个项目。真正的科研亮点,我恨不得立即赶到实验室,开展“亮点”论证的研究工作。按项目合同书的要求,应该申请的专利已经申请,该发表的文章,有些已发表,有些处于退修状态,只不过退修的论文,立即加上这个新获得资助科研项目的项目编号。项目要求的新产品,新工艺也都成功运行。当然,在氧化铁红厂的进一步调研中,又发现了生产某些品种存在氨氮污染问题,这些科研经费可以用于那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科研项目的申请往往都存在这种“后滞”问题。另外,有不少拿了科研项目,并没有实施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许改进目前普遍采用的申请后全部拨款的制度更重要。有些项目申请,可以申请到部分探索的研究经费,有了初步研究结果后再追加。有些申请,就是获得预期的研究成果后,采用奖励的方法更合理。
最近学院为了增进同事们的相互了解与协作,规定了每周四搞一个午餐聚会,由学院出钱给每位参加的老师一份盒饭。这样做了几周后,发现盒饭送到学院会议室吃,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吃饭的环境也不好。有人提议由老师赞助,到学校交流中心去,吃那边的套餐。我想起到“抛砖引玉”的带头作用,第一个资助了这个午餐。有人听到我意外得到了省科技厅的这个科技项目,说我获得了科研项目请大家吃饭。我说二件事有先后,且是不同的因果关系,我请大家吃饭后才收到这个好消息。更好的解释应是“做好事,有好报”,不能颠倒因果关系,再说,这区区的二十万,还真不值得庆祝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