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为导师对学生的学术负责是最基本的要求。导师的学术水平,性格,做人准则各不相同,难以有一个绝对标准。不同学生读研目的不同,自然对导师的感受也不相同。
1.学者型
导师最好有一定学术地位,有留洋,承担国家级项目,发过SCI论文的经历。院士,杰青最好,起码在某一领域有建树。每周开组会,做学术报告,讨论科学问题,分析数据,改写论文,点拨到位。
适合智商高,有科研志向抱负的学生。RY,SYG或许是某些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提醒一点:大牛必有大脾气大抱负。跟这样的导师肯定“吃苦受累”甚至延期毕业。但只要坚持到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这样的导师践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培养出成功型人士。
2.领导型
导师兼有行政职务,可以利用手上资源为学生谋利益。甚至毕业找工作。
跟这样导师,学生自由度较大。混文凭一族最喜欢。实惠型。
3.慈父慈母型
学术水平一般,但对学生生活关心,问寒问暖。和学生打成一片,如同家长般,或像大哥大姐一样。富有人情味。保证发放科研补助金。关心吃喝拉撒睡,找对象,安排工作等。
适合情商高的一族。跟这样的导师不像学者型导师那样受累,可以相对轻松完成学业。这样的导师可以交朋友。平庸但现实。
理想型的导师是上述3者(学术,地位,人品)兼有。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世上有几个符合上述标准的导师?
作为导师,除了对学生学术负责外,对学生的人生观和生活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关心就足够了。如果不能对学生学术负责,即便你可以是慈父慈母,但未必是合格的导师。慈父慈母的标准与好导师的标准哪个更高,还需说明吗?
当老师的应该有宁可学生负我,我不负学生的胸怀。只图奉献,不求回报。反之,学生呢?你为老师做了什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