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高校人员组成不同从前了。很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老师感叹,学院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几乎都不认识了。不认识意味着行同路人,意味着没有交集,更谈不上合作共事。
一个百十人的学院,近三分之一是非编人员,剩下的是传统意义的正编“铁饭碗"。但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铁饭碗越来越少,泥饭碗越来越多。因为聘任制的铺开意味着大多数人由铁饭碗转为泥饭碗。
编制转型(固定编制-流动编制)的好处是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对于那些“吃饭靠集体,花钱靠自己”混日子的人是一种约束。然而其弊端也会逐渐呈现。最大的变化是老师们不再把学校看作自己的家(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148098.html)。
俗话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3,5年的聘期若达不到合同要求就得走人,岗位竞争日益激烈。泥饭碗使年轻人变得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看领导脸色行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会利用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为个人累积资本,只想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使受聘人与学校变成一种交易,他们只关注个人的得失,而不介意学科的发展。道理很简单:我在哪个学校都是打工仔,凭本事挣钱。待遇合适就干,不合适就走人。不仅新老教师之间不联系,即使年轻人之间也是各自为战,互不相关。人情变得越来越淡,学校变成激烈竞争的职场。
对于管理者似乎更简单了。单位进人时签合同,到期按合同考核。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开路。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经常会听人说,某年轻人怎么不见了?其实不是不合格被解聘,就是主动辞职另谋高就去了。
流动性强对于学科稳定性来说不是好事。一个学校的名气是靠时间积累的。若没有长期积累,形不成特色,如同快餐一样乏味。
大家虽同舟,却未必能共济。一群泥菩萨乘船,船平稳时尚可,一旦遇到“惊涛骇浪”,恐怕只剩下船长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