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兼任本科生班导师、读书小组指导老师,并常应邀在校内开“非学术”讲座。不但自己班上的同学来找我,别的班级同学、别的系的同学也常来找我。我发现,一些学业问题(比如缺乏专业兴趣、成绩不好)不仅仅是学业问题,而且还涉及时间管理、职业规划、人生理念等。例如很多学生说整天都在忙,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很多同学说对专业不感兴趣,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是否要出国,是否要考研;还有的同学羡慕别人转专业,或是喜欢什么都拽在手里。
并且,我发现,那些所谓的“孩子”遇到的问题和我们“成人”遇到的问题是“对映”的:“孩子”遇到的问题,“成人”也一样会遇到。例如:得和失的关系、选择的哲理和心态、时间管理、做事态度等等。于是,“孩子”提出的问题、话题,促使我思考自己类似的现象,并且我也能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问题。在为本科生、研究生排忧解难或者开讲座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话,和大家分享。
(1)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没有全得”的道理
很多本科生都很迷惘:现在所学的专业,并非高考填报的专业,因而产生了厚重的失落感,无法集中精力搞好专业学习。
我对学生的话:这体现了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常见现象。人不但到在这个坎上会遇到这样的事,而且以后的人生中,还会不断地遇到。因此,现在就要解决心中的困惑,直面人生。我的话匣子打开了:当年我在国外读了博士、做了博士后,国内别的学校请我当教授、学科带头人,一开始环境系给我研究员职位,但材料送到学校后,给副研究员,这就是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情况。再比如,本来我想去复旦化学系,结果他们没收我,于是我就到了复旦环境系。
现在本科生的情况,也是一样的。这不但是理想和现实的命题,更是“没有全得”的道理——无论你怎么选择,总是有得有失的。你到复旦来读本科,已经得到了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如果时光能够倒转,让你去普通大学任意选专业,你愿意吗?可是人的贪念就是只想着得,不愿意舍。更何况,你看到别人嘴里叼着“肉”,真正让你去读所谓的“热门”专业,你就一定能读好吗?找工作能竞争得过别人吗?
《谁在左右你的人生》写道:“很多事情,都好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看似对立,却又必须统一存在。都我们渴望拥有它美好一面的时候,也必须做好接受另一面的准备。否则,任何想把好事占尽,却又不愿意为之受到任何委屈的做法,都是一种贪婪......”
这本书还写道:“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心理是上进心?什么样的心理是嫉妒呢?在知鱼看来,关键在于两点。第一,就是在你看到别人的优点或自身的不足时,有没有看到别人的付出,以及自己是否愿意做出同样的付出;第二,就是当你看到别人的优点时,一定要清楚,这些优点是否也是自己想要的,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如果这些优点正是自己想要得到的,并且自己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这种心理就可以促使一个人不断上进;否则,这样的心理智慧不断侵蚀自己的幸福感,甚至让自己误入歧途。生活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而看不到别人背后付出的努力;我们往往只羡慕别人当前的幸福生活,却看不到别人为之做出的牺牲。在知鱼看来,这种不能客观看到别人的付出与收获,并由此产生的心理不平衡,就是嫉妒心理留给人们的陷阱。”
(2)职业规划
很多同学想的就是“保研”、“出国”、“君政学者”,家长说出国就出国,同学去名校自己也想去。如果没有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研究生意味着什么、出国意味着什么而行动,这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也浪费资源啊。老师总是希望更多的人踊跃考研,多些干活的人,可是如果自己动机不明确、不正确,读研究生、出国真是走上了不归路。
我告诉本科生,不要笼统地说“找工作”!“找工作”不一定要读研,不一定要出国!世界上的工作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术界工作,另一种可以笼统地说是社会上的工作,包括商业、企业、公务员等。你要想想究竟是走学术路线还是找社会上的工作。如果要走学术路线,那么读博士是必须的。但这是“长线”的道路,往往出国读了5年博士、做了多年博士后,要在坐落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当老师都难。现实情况是,你本来想到上海当老师,结果只能去别的偏远地带当老师了。
自费留学在国外读个MBA,就能回国当经理了吗?你在国外读了经济学博士,就能回来当总裁了吗?单位要你干什么?是白养你的博士头衔,还是要你为单位创造价值?如果你没有能力,不能为单位创造价值,那么单位留你何用?理论学习不等于实际价值啊。
本科毕业,直接找社会上的工作,这并不是坏事。起薪也许低了些,但是你积累的是工作经验,这比什么都重要!我的话匣子打开了:当年我回国前夕,我面临着选择:要么在国外再熬上几年然后再申请,要么马上回来。我知道,即使我在国外再呆上两年,我也出不了能让复旦校长批我直接当教授的Nature、Science。与其如此,还不如赶快回来。并且,在国外继续做博士后,虽然文章发表了,但每天干同样的实验活,职业技能并没有提高!而回国任教,在申请科研课题、带研究生、搭建实验室、本科生工作、主持科技导报栏目、上课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很快提高了,有了这些职业技能,我不怕找不到工作。
再强调一下:本科毕业,直接找社会上的工作,这并不是坏事。我妻子的高中同学,没有读过大学的,当上当地公安局政委、税务所所长;本科毕业找工作的,当上中学教导处主任、国企研究所副所长、银行支行行长。而我妻子出国留学8年,半年前还在为一个学术界的饭碗苦苦挣扎。我这么说,绝不是说“读书无用论”,而是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我和妻子都没有后悔这样的结局,因为我们就喜欢干这份工作,行不?
每个人都应该发现自己适合自己做的工作?什么叫好工作?每天早上,你一起床就急着去单位干活,热情地投入工作,这就是你的dream job。那么,本科生怎么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不是那么做呢?你可以多问一下老师、已经毕业的系友和别的认识的人,开展“职业访谈”,了解一下做某个工作日常都是做些什么,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压力在哪里,发展前景如何等,这样不难发现自己的出路。
(3)时间管理
很多同学说时间不够用,总有各种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工作。我就问:“如果你搞学生会工作,不把这个写到简历里面去,你还会去做吗?”学生一下子被我问倒了。
我的话匣子打开了:做事情,应该出于自己的真心,自己喜欢才去做。而如果为了某种功利的思想,将来自己得不到会很痛苦。说到问你的问题,我担任科技导报“科技职场”栏目主持人,做这个,和年终考核、评职称都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还会牵制时间,但是我一样会去做,这就是自己的喜欢和真性情。所以,当你想报什么“君政学者”时,想一想,如果你没有评上,你还会来实验室做实验吗?
我还说,当然要有所取舍,有所放弃!要想一想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什么,做其他事情的假设前提是不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就要果断地放弃。我刚回国时没有捞到课上,正巧看到复旦学院招募“经典读书计划”读书小组指导老师,就报名了。搞了二年读书小组。可是现在,有了一些教学任务,还要带研究生,还有家庭事务,还要搞科技导报栏目,还有其他的系内服务,因此下一个学年,我就不再担任读书小组指导老师了。并且,平时那些“绿色产品鉴定会”,我都不参加,这就是“有所放弃”的道理啊。
小结和思考:本科生遇到的学业问题,不仅仅是学习方法的问题。研究生遇到的实验进度问题,也不仅仅是科研的问题。很多恰好涉及心中的贪念、不能把握好得和失的关系、盲目羡慕嫉妒别人、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做人做事不到位等等。例如有的研究生常往外面跑、做实验时老接电话、办不了事还找借口,这看似和学术无关的问题,恰恰影响了学术进展。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把好的思想和做事方式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解惑。从这一点上来看,以前看的“杂书”没有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