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儿郎当的,到了单位里去,能行吗?到了工作单位,整天不在工作岗位,经常跑出去接电话、一谈就是好久,领导对你会有好印象吗?有这个情况,有那个情况,这些都只是借口。工作单位的领导不会听你借口的,只问能不能做事,有没有做成、做好。在学校时一个借口接着一个借口,以后到工作单位去也会如此。特别忌讳的是有些研究生的语言能力非常强,总能像“打太极拳”一样把导师的话顶回去,让导师心里生气却无力反驳。在学校里,老师尚能宽容,以后这样到了单位,等着被穿小鞋吧。
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今天的处境是以前的选择和行为造成的,而明天处境是现在的选择和行为造成的。举个例子:有的研究生申请助管。老师打电话找他,发现电话处于停机状态,就让别人做了助管。其实,偶然之中蕴含着必然,正可谓“细节决定成败”。试想,到了工作岗位以后,领导打电话让你把合同书送过去,而你的电话接不通,致使项目合作破产了,你会有好果子吃吗?
有时候,表面上看来你“赚”了、“赢”了,实质上是你“亏”了、“失败”了!比如“偷工减料”、“心不在焉”、“糊弄”、“上班”时间看电视、找借口,表面上谋得了自己的利益,其实损害了自己在别人(包括同学、同事、导师、领导)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了自己和周围人的士气,也在侵蚀着自己将来的机会。
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一样会有迷惘和纠结。可是,为什么不能透过现象而看本质呢?我认为,每个学生应该知道自己求学的“底线”:一是毕业,二是找到工作。在读研的过程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培养自己的能力,进而毕业和找到工作。搞清楚自己的底线有什么用?你不会因为别的老师多给100元生活费而去别的组。你不会因为别的同学发了好文章而焦虑、气馁或者嫉妒。你会更加集中能量,做对自己重要的事。你不会去“胡思乱想”各种“可能性”(做别的事情有没有用)。认准自己的目标,走自己的路,做快乐的自己。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底线,把时间无限制放在社团活动、个人私事上,一会想考证,一会想出国,一会想发专利有没有用,一会参加实习,这就是本末倒置。
后记:部分内容融入《科技导报》文章。
PDF下载:2012-35-84-给博士生的一堂职场课.pdf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