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寒假是整理和盘点的好时机 精选

已有 7320 次阅读 2024-2-16 15:37 |个人分类:我的散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微信图片_20240213092334.jpg

平时(学期中)经常有各种各样工作上的事、不得不参加的会议,很忙很忙;在寒假,我没有遇到“十万火急”的事情,工作上各种必须要做的事、不得不参加的会议少了很多,也很少有人来打扰。这是梳理、整理各种各样东西(碟片、书籍、工作进展、心情)的好时机。

我喜欢梳理,我也认为,要加强梳理。比如:入职后,我陆陆续续获得很多奖状和证书。能否把这些奖状和证书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在一起,放在书柜合适的地方?能否把这些获得的荣誉记录在我在电脑里的文档里,并分析清楚:这些荣誉可以分为哪几类?

再比如:发表论文、投稿、发表通俗文章,我都会在电脑的文档里记录。但是,有的时候投了文章后没有及时记录(或者文章有退稿、转投,没有更新记录);于是,寒假里静下来的时候,我愿意坐在电脑前梳理一下。

研究生也需要在寒假梳理。要像盘旋于天上的无人机一样,用无人机俯瞰的视角,反思一下自己的各种进展、已经有什么、还需要做什么。

以下,我说说寒假里在家里、办公室里进行的梳理。

(一)

家里不大,但够住。碟片买了很多,有从国外带回来的,也有在国内买的。久而久之,谈不上堆积如山,但至少占据空间。于是,我在网上买了几个碟片手提包,把碟片的塑料封套和纸质封套丢掉,把塑料碟片像邮票那样插在手提包里。有些国外带回来的音乐碟片还有歌词小本子,碟片的封套上列出各个歌曲的名字;为了节约储存空间,我也把这些碟片的封套和歌词小本子丢掉了。

不要因循守旧。以往,我会把电影碟片和音乐碟片分开来,放在不同的手提包里。但现在,我想明白了,就算是放在一起,也没有关系,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到完美。

以往,我还会把看过的和没有看过的碟片分开;看完一张碟片,就把这张碟片从“未看过的碟片”手提包转移到“已经看过的碟片”手提包。但现在,我想明白了,就算是放在一起,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人生的时间短,不可能什么都追求完美。这就像写博客一样,假设“科教领域”有几个板块,博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难做到每一个板块“平均施力”,每一个板块的文章数量“达到均衡”。

(二)

我每天在信报箱都能收到报纸。以往,我看完了,把自己想保留的报纸剪下来,把其余的报纸丢掉了。

寒假里的一天,我的岳父看到我,说能不能把我看完的《新民晚报》收集起来,以后阶段性地带给他。想到他要节约钱,我就把看过的报纸都搜集在布袋或者牛皮纸购物袋里,以后等去妻子娘家时,一并带给他。

我还整理家里和学校里的书,把一些价值不大的书和杂志放在布袋或者牛皮纸购物袋里,准备以后带给岳父卖钱。

回国工作后,我很少去卖废品。不是不提倡节约,而是我认为我把这些可回收的废品放在垃圾桶边上,自然会有垃圾清理员去处理,他们能得到收益,这也是一件好事——我节约了时间,他们付出了劳动,得到了卖废品的钱。而且,我并不知道现在哪里可以卖废品;哪怕知道,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卖废品,更不想开着车去卖废品,也不想因为不能及时处理废品而导致家里杂乱。

为了岳父而“储存”报纸,一开始还不大适应。不过把报纸整齐地摆放在布袋或者牛皮纸购物袋里,渐渐地就适应了。万一哪一天忽然想起昨天报纸上有一篇文章值得保留,也可以“返回去”找到这篇文章,而不至于已经把报纸丢到了垃圾桶。

(三)

为了废品的事,还和家人发生了分歧。

寒假里的一天,我带着盒饭回到家,看到家里地板上堆着一些旧衣服、被子和毯子。妻子兴冲冲地说刚才进行了“断舍离”。这很好啊,我提出,等会可以由我把这些旧物丢到垃圾桶旁边的地上。

但是,妻子和孩子都说,现在可以上网预约,有专人上门回收旧衣服;他们收到了旧衣服,会捐献给山区的人。

我下意识地说“不用”。我认为,只需要放在楼下垃圾桶旁边,小区处理垃圾桶的保洁人员自然会拿走卖钱,这个钱就当是给他们补贴家用好了,他们工作的确辛苦了。如果旧衣服被别的居民拿走,那就拿走好了。而如果等别人上门回收,还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在等待的过程中,自己跑不开了。至于回收旧衣服的公司是不是挣钱、有没有百分百把旧衣服送到山区,这不是我考虑的重点。我相信他们也要维持生计,因此一定不会百分百把旧衣服送到山区。

小孩还是吵着要下单请人上门回收。行吧,我睡午觉去了。还没睡着,她们就说把单子取消了,因为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对回收衣服的评论。她们还说,在网上看到,可以把衣服送到我们隔壁小区门口一个无人回收箱子。我说,得了,我不睡午觉了,开车送你们过去。我正在地下车库,妻子又打电话过来,说不准备去隔壁小区了,因为回收箱子不是在隔壁小区门口,而是隔壁小区的里面,我们进不了隔壁校区里面。

通过这事儿,我明白了不同人决策模式的不同。孩子需要一点新鲜感,需要自己独立决策的“权限”,也需要用手机调研如何做这个、那个事情。但我决策不考虑钱的因素,只图便捷,就是不要产生额外的时间成本,不要带来潜在的麻烦(比如:下午我开车去学校,妻女在家等陌生人上门回收旧衣服,这就有可能有风险)。

(四)

需要“断舍离”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我关注了很多微信公众号,也加入了很多微信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有耐心,也有容忍度的。但有的微信(比如一个小说写作网课微信群)里面都是几个人拉家常,而真正有用的网课信息被淹没在对话的海洋中。

寒假,学校办公楼比较安静。特别是年初几,整个楼面静悄悄的。我在写书,在整理办公室,整理自己的思路。一本关于读研的书“写了好久”了。打引号,是因为并非全身心投入写了好久,而是断断续续,一直拖着。断断续续的原因,是没有完整的时间写书——平时经常忙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开会。寒假里,我终于找到时间,完成书稿,并把别的相关的书也翻阅了一下。

寒假开始的时候,我“立志”少看碟片。这个寒假,我果然少看碟片,也没有去过电影院。但是,我也挑着看了几张碟片,包括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的电影碟片,这也是一种梳理,一种回顾;一种现在和过去的连接

听写作和人际沟通网课既是学习,也是梳理。说它是学习,是因为能够学到东西。说它是梳理,是因为我在寒假反复听讲,在复习,在把没有听太懂的内容重新听一下。这样,在知识的掌握方面能够更加“圆融”。

在开学前,需要梳理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就像写科研论文、写报刊文章需要把握好文章的逻辑,生活和工作也需要把握好逻辑、“线头”,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很多时候,人已经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了,但是还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梳理,把“线头”理清楚,并且让自己明白——其实还是干了不少事的;其实还是有东西可以拿出来呈现的。同时,还可以明白自己接下去需要做什么。这,就是阶段性梳理的意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421855.html

上一篇:过年杂记
下一篇:读《学术“咸鱼”自救指南》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15 王涛 周忠浩 王安良 农绍庄 贾玉玺 信忠保 吴斌 郑永军 刘立 王从彦 王林平 周飞 马臻 MoF guest06589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