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读《学术“咸鱼”自救指南》 精选

已有 8318 次阅读 2024-2-19 19:14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微信图片_20240219190733.jpg

我记不清楚在哪里看到关于《学术“咸鱼”自救指南》的文章,也许是在作者钱婧老师的微信公众号里,也许在别的什么网站或者报纸。看到介绍文章或者推文后,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习惯,在网上买了这一本书。

钱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我关注了,但我没有详细地看。她的微信号有很多关于读研的介绍型文章以及读者和她的问答。这具有一定的“新意”,因为能够坚持和读者开展互动(问答)的教授并不太多。这本书,则是根据她的微信公众号系列文章整理出来的。(我对微信公众号文章或者博文整理成书也感兴趣。)

(一)

本书的名字为《学术“咸鱼”自救指南》,但我觉得可能对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来说更有针对性,对其他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理工科研究生而言,本书的可取之处是启发研究生思考:小论文和大论文应该有何种关系?读研的时间安排应该是怎样的?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应该如何处理下载文献、阅读文献和利用文献的关系?如何应对审稿人的意见?等等等等。

这本书有很多的实际的案例。比如,“小明”刚读研的时候,下载了很多文献,不知道如何命名文献,后来又不知道如何阅读文献,导致自己非常郁闷。读这些案例,就像是读着一个个的故事。在无需知道案例中学生真名的情况下,读者收获了阅读的愉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明”作为“菜鸟研究生”,不善于处理审稿人意见的故事。这是一般研究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研究生导师的“恨铁不成钢”的困惑。

在介绍如何撰写论文的章节,作者还用文献中的部分内容作为例子,给读者讲解。

总体而言,这本书不是一本正经地像课本那样给研究生介绍如何写论文,而是提供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指导。

(二)

本书最值得谈论的,是“读研四大坑”。作者指出了研究生读研的四个坑。第一,相信捷径的存在。第二,等待导师教会一切。第三,我的选择我不认。第四,一蹴而就提高能力。以下,我用我自己的话来说一下。

作者提出的第一个误区是相信捷径的存在。(以下为我自己的文字。)有些研究生说,别的课题组有的研究生一个星期就写好了毕业论文。但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是羡慕别的课题组学生一个星期就写出了毕业论文?是认为自己也能够一个星期就写好毕业论文?你道听途说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不排除个别导师“青睐”有的研究生,就让别的研究生帮某个研究生干活、给该生署名,甚至在万般无奈(学生快毕不了业、快发疯)的情况下,让手下研究生帮某个研究生写毕业论文的章节,但问题是:你听来的信息往往是半真半假的。并且,当你说这话的时候,你的伦理准则、道德判断在哪里呢?你是觉得这样的事情很光彩,还是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对呢? 你说的那个例子当中,当事人通过论文盲审了吗?按时毕业了吗?你知道“幸存者偏差”这个单词吗?你们周围的研究生,究竟有多少这样做的?这样做的研究生,都按时毕业了吗?说这样话的学生说着说着,自己就放松了警惕,该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却不写,妄图走捷径,妄图临时抱佛脚,结果毕业论文没有写好,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者提出的第二个误区是等待导师教会一切。这说的是研究生两手一摊,说自己不会做;或者等着导师来布置任务、来催自己。一旦导师没有催自己,自己就去干别的事情去了。

作者提出的第三个误区是我的选择我不认。作者说:“成年人的世界中,最基本的规则就是‘我的人生我选择,我的选择我负责’。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意愿、有能力去承担自己的决定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好,值得引起重视!很多研究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有的选择出国交流一年,有的选择做学生干部、辅导员,有的选择在还没有完成毕业论文的情况下找工作,在已经找到一份工作的情况下继续投入很多时间找工作。自己做了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然而,一旦后来遇到了问题(比如毕不了业),就变成了“我的选择我不认”,不认当初选择带来的负面结果,不认课题组的要求和院系关于毕业的规章制度,只想着“我已经找到工作了,不毕业怎么行”“我爹妈年事已高,我不毕业,他们不开心”。

作者提出的第四个误区是一蹴而就提高能力。用我的话说,想学到东西,比如学习科研写作、学会做微信公众号,那就要花时间,别以为网上买了9.9元的课程就能学会。不想花时间,却又想得到东西,这是一种贪婪。

三)

夹在这本书当中的,有一本名字叫《导师面对面》的小册子,里面有作者对读者问题的回答。这本小册子挺好的,便于携带和浏览,对问题的回答也不是特别长。不过要说感想的话,我想说:如今,我没有太多兴趣详细回答别人的问题,尤其是当别人说这涉及他的隐私,不要在网上公开的时候。没有太多精力管别人的事,除非《中国研究生》等报刊邀请我回答读者的问题,并且问答能够在报刊公开发表。(有些杂志倒是有这样的心理问答类栏目。)

而且,对于各种问题,不同的人能给出不同的答案。我也不清楚提问者具体的背景情况、详细的处境。我提出的答案,也未必会被当事人采纳。在网上发了,也会被说成“好为人师”,因此,好长时间,在这方面,我都不出声了。

而看到眼前钱老师的这本《导师面对面》小册子,我感到:钱老师还是很有积极性干这个事的。这也需要和她兼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班主任有关。

我曾经读到一些大学的学工人员以及“网络育人达人”写的书,也看到了他们获得的种种荣誉和称号。钱老师也获得了一些和立德树人相关的荣誉。我想,愿意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看不上眼的事情(比如在网上回答读者的提问),是他们的可贵之处。这也说明,荣誉不是无缘无故得来的。向此类书籍的作者们致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422231.html

上一篇:寒假是整理和盘点的好时机
下一篇:研究生写毕业论文的大忌
收藏 IP: 114.86.120.*| 热度|

21 胡新鹏 王启云 王涛 苏德辰 王德华 史晓雷 梁洪泽 郭战胜 李东风 王安良 吴斌 王从彦 张俊鹏 信忠保 周忠浩 池德龙 汪运山 郑永军 马臻 guest01309619 guest0382581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