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博主、政协委员徐旭东将我的一些体会采纳进提案,令我欣慰和感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636782&do=blog&id=961004
借此,我想进一步讨论利用国际技术市场建立我国技术研发领域急需的阶段性技术交易机制,使首创性研发者获利退出其不擅长的后期研发,投入下一个重要新技术研发的可能性。
何讲?阶段性技术的买主不是最终用户,而是企业——实体经济企业。以中国现在的经济生态环境论,民众资产的50%是房地产;40%的实体经济企业的年利润不及一套高档住宅。作为买主的企业做不起(非IT)科技研发,则风险投资和政府种子基金顿失接盘者。
何解?采取制造业起步时的“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发展策略,借船过江。当年的政策为:(衣帽、鞋子、日用品的)设计在外,加工制造在内,市场在外,一举打开了局面。今天,我们面临从制造业到研发业的升级,同样可以两头在外,一头在内,即科研思路内外兼收,阶段性技术研发在内,技术市场在外。
悖论乎?多年前和科技部一位处长聊及这一观点,处长疑虑:国家出资资助科技研发,成果却卖到发达国家,我们岂不还缺核心技术?学者(我)答曰:倒退30多年前,中国制造业关起门来专心为中国人民服务,我们什么都缺,自行车尚是家庭的重要资产,后来,中国制造业敞开大门为全世界人民服务,我们什么产品都过剩了。核心技术亦然。
何也?借助发达国家的技术市场其实是引进阶段性技术交易的生态环境;其一,在我国自己的科技生态环境建立起来之前,科技研发不能等;其二,今天发达国家技术研发烧钱过快=昨天发达国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过高,两者都需要与当时的中国互通有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