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刚刚知道害羞的时候,拣片树叶遮挡一下,有人遮得好一些,有人差一些,都很难算得上内裤,因为整个都是在外边的。那时候的详情如何,无甚意义。
中国古代服装,可考者始于商周时期,最初大约是上下分裁,上称“衣”,下称“裳”,冷则厚,热则薄。挡风则加外挂,即上下相连的“袍”。为了防止“裳”在不合适的时候脱落,系一根绳子,效果显然很好。裳的基本样式是筒子的,不分双腿,其实和裙子没什么两样。内衣外衣也不严格区分,想当超人,就内外反穿;不想出名,就正常穿着。所以,秦代以前的人,走路的步幅一般不能太大,和别人谈话时都得跪着,免得对面看见了有失体面。
大概在春秋时期,除了上边说的裙装外,又出现了“绔”,也写成“袴”,就是今天的“裤”,这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它的样式:只有两个裤管,穿的时候套在两腿上,上下方都用绳子扎紧,当时称为“胫衣”,长度最多到膝盖,膝盖以上的部分,全靠“裳”来遮挡。男女都是如此打扮。夏天衣服较少的时候,轻易不能撩开衣服。冬天,衣服层数比较多,不需要担心。
汉昭帝的时候,上官皇后为了严防宫女和皇帝出现绯闻,很有才地发明了“穷裤”,作为她们的制服。两个裤管间加上一块布,相当于今天的裤裆,但是并不缝合,穿的时候用绳子系住,因为缝合以后想方便的时候就不方便了。“穷裤”又叫“溺裤”,方便出水的意思。使用的效果还不错,中国大地上于是流行开来了。民间很快就在它的基础上发明了裤裆缝合的新式裤装,多为短裤,当时称“犊鼻裈”,差不多是最底层的老百姓穿的。司马相如摆摊卖酒、卓文君当助手的时候,穿的就是这种裤子,老泰山见女儿混得如此之惨,还那么坚决,只好同意他们先上车后买票,发给了营业执照。到这时候,“裤”一直都是穿在里边的,所以质地很差,做工也很粗糙。有钱人家用高级的丝做“裤”,所以有“纨绔子弟”之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把裤子弄得很肥大,俗称“大口袋”,上下用绳子捆得更紧了。为了防寒,弄出了双层的,中间塞上棉花之类,当时叫“复裤”。
唐代崇尚打仗,男的喜欢比较方便的裤装,女的也跟着起哄,因此而成了社会时尚。宋代重新拣起了古代的“胫衣”,作为最贴身的衣服,地位高低都一样的穿,称为“膝袴”。秦桧死时,宋高宗叹曰“朕今日始免膝袴中置匕首矣!”可见,这家伙也穿膝袴,对秦桧也不是完全信任的。当时的膝裤,是连裆的,算是和现代最接近的古代内衣了。元明清没有革命性变化。
晚清时期,出现了宽松的“套裤”,前边那块布长而大,并且有裁成尖角形状的,后边什么都没有,穿的时候露出PP和大腿,用绳子系在腰间,形状差不多是今天小孩子的兜肚,不过,它是遮挡下边而不是遮挡肚子的。女子的“套裤”慢慢出现了多种颜色、花边等装饰。男人的“套裤”则没有太多讲究。
今日的内裤、大裤衩子、西式短裤,现在不容易考证出现的具体时间,也很少人专门研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民国初期才可能有现代意义的内裤。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